四剂“良方”力推健康扶贫向纵深发展

——株洲市扶贫案例

2020年09月15日11:17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近年来,株洲市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能看病、少生病”目标,开出四剂“良方”,助推健康扶贫向纵深发展。

一、坚持精准施策,实施分类救治

查明病因,找出病灶,针对贫困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

(一)摸清底数,实施疾病谱调查。对全市175914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通过信息比对、健康体检、入户调查等方式筛查出28551名患病贫困人员。一方面全面掌握了贫困人口的患病情况,另一方面根据全市居民疾病谱构成情况和贫困患者患病的病种排序,为全市临床重点专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有的放矢,实施分类救治。根据患病病种及个人状况,首先精准筛查出29种大病患者共计8238人。同时,我市还将筛查出的所有贫困患者分为三类:其中I类(病情不可逆转)116人,Ⅱ类(能够一次性治愈)3236人,Ⅲ类(需长期健康管理)43066人,采取分类施策,落实精准救治。对I类人员实行兜底保障。对此类对象,我市积极筹措医疗救治资金,各县级财政设立了兜底保障基金,由兜底保障基金支付。对Ⅱ类人员实行集中免费救治。按照“治愈一个,增加一个家庭劳动力”的指导思想,采取“县具备条件的,直接救治一批;需市派专家的,由市卫计委牵头组织专家救治一批;县医疗机构不具备条件的,由市卫计委安排市级医院救治一批”方式,实行全免救治。全市已累计有2132人享受集中免费救治,其中有1562人治愈并回归社会劳动。另外,我市对29种大病患者实施了集中救治。半年来,已经完成救治8238人次,救治率100%,9种大病患者在县域内医疗机构救治的实际医疗补助达到90%以上。对Ⅲ类人员实行签约服务长期管理。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实行一对一的签约服务管理。每个对象发放一份健康管理手册,记录贫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治疗信息,明确签约责任医生,每季由基层医疗机构定期上门服务。

(三)筑好防线,落实医疗保障。针对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保障难的问题,我市建立了“六道防线”。即: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和定点医疗机构减免和政府兜底。基本医疗保障由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并全部享受到了“零缴费”保障基本医疗待遇。在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实行大病保险再保障,在贫困户不用缴费的前提下,提取5%基本医疗保障基金对贫困人口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将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30元/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困难群众、特困人员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民政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患者的医疗救助实现了全覆盖,并提高了救助额度。各县财政还为贫困人口购买商业补充保险,实行“扶贫特惠保”政策。对4类9种疾病患者医疗机构给予减免自付部分50%,对Ⅱ类患者医疗机构给予垫付或全额减免,绝不让贫困患者因为经济原因得不到救治。

二、坚持夯实基础,提升救治能力

为让贫困患者能够就近、便捷的看好病,我市着力夯实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辖区所有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均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为乡镇医疗机构升级配齐了各种医疗设施设备。切实做好消除村卫生室“空白村”工作,全面完成了166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二)加大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实施卫生人才“135”工程,即引进、选拔、培养10名卫生领军人才;3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中青年学科骨干。在此基础上,株洲市卫计系统还采用免费定向委培、IPTV、信息化等培训模式,进一步加强村医培养培训,一大批新鲜血液充实到村卫生室。近年来,采取本土化培训共培养村医255人,其中139人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

(三)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力度。制定了《株洲市“心系贫困 专家情深”卫生人才对口帮扶贫困县工作方案》,统一安排城区三级医院对口支援5县市,针对性的加强县级医院相关临床专科建设,引导优质资源下沉。通过开展免费义诊、健康体检等活动,组织专家下乡,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进行初步筛查、诊断和治疗,根据每位群众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的诊疗方案,切实解决偏远山区贫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三、坚持预防为主,源头守护健康

防止因病致贫最好的办法是不得病,少得病。株洲市健康扶贫在致力做好贫困人员疾病救治救助的同时,加强从“源头”抓起的力度。

(一)普及健康知识。在村卫生室、学校免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通过黑板报、宣传画、微信等让村民掌握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和简易应急处理方法,让民众增强健康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尽可能地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落实公共卫生项目。实施一系列公共卫生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免费的疾病筛查,促进疾病早防早治,防止恶化。每个贫困户均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了免费体检;为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了针对性的健康体检、健康随访工作。全面实行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叶酸增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贫困地区儿童改善项目等一系列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针对部分重大疾病,如农民工尘肺病、结核病、艾滋病、急性血吸虫病、白内障制定了专门的救治制度,让这类患者享受免费的医疗救治服务。

(三)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了《关于印发株洲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强力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各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免费与贫困户家庭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实行按内容签约服务。同时市县两级大医院专家作为团队的技术支撑,参与到签约服务。目前签约率和贫困患者管理服务率均达100%。

(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城乡统筹、长效管理的原则,扎实推进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2017年,全市共创建成省级卫生镇1个、市级卫生镇4个;省级卫生村16个、市级卫生村37个;新增水冲式卫生厕所3.52万多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83.9%。

四、坚持创新管理,确保扶贫成效

在落实国家、省健康扶贫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市县两级创新工作思路,健康扶贫有特色,有成效。

(一)创新督查方式,让健康扶贫工作措施真正落地。株洲市委、市纪委组织了健康扶贫专项巡查,市卫计委制定了《关于定期开展健康扶贫督导工作的通知》,成立了5个健康扶贫督导小组和1个效能监察小组,采取定期督查和暗访形式对五县市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向当地政府下发督办函,有效的保障了脱贫攻坚相关措施的落实。

(二)引入社会扶贫机制,多方筹措健康扶贫资金物质。一方面利用社会扶贫APP,让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全市1.7万余名卫计系统工作者注册了社会扶贫APP。另一方面通过筹集健康扶贫专项基金,用于解决贫困人员的医疗救治费用,首期为健康扶贫募集基金600万元。

(三)创新惠民措施,让贫困患者更有获得感。在落实国家规定的“先诊疗、后付费”、贫困人口绿色通道、“一站式结算”等惠民便民措施外,各县在扩大贫困人员受益度方面各有创新。

渌口区出台《株洲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尿毒症患者医疗救助工作方案》,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尿毒症患者提高门诊补偿,建档立卡贫困户尿毒症患者县域内门诊血液透析治疗超过城乡居民医保规定年度最高补偿限制次数(120次)后产生的血液透析治疗费用(450元/次)患者自付20%,剩余的80%由民政慈善基金、社会扶贫基金和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共同承担,全区3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尿毒症患者得到实惠,共补助10.15万元,大幅减轻其医药负担。

醴陵市开展“湘雅乡情”活动,组织湘雅附二、附三、中医附一等重点医院专家65人,定期到醴陵市各医院坐诊服务。据统计,“湘雅专家”深入贫困村义诊5次,医院垫付近10万元,惠及贫困对象100余人次。 茶陵县争取北京健康扶贫基金会和湖南人人健康基金会资助1.3亿元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公益项目,为所有卫生院配齐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炎陵县从涉农整合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特殊医疗救助扶贫资金200万元,对大病、重病患者住院和门诊均实行二次补偿,其中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100%。攸县制定了“三补贴,三提高,三特别”救治政策,贫困户在村卫生室就医治疗严格实行10元钱看病模式。(供稿单位:湖南省株洲市)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