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友山: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更好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2020年09月12日15:29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王醒)为总结社会扶贫经验,推广社会扶贫模式,宣传社会扶贫案例,相互借鉴学习,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12日,2020丹寨论坛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召开。据悉,本次论坛由贵州省扶贫办、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共同主办,丹寨县人民政府、万达集团承办。

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

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在讲话中表示,多年来,全国工商联始终高度重视助力贵州省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聚焦助推贵州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全国工商联在贵阳召开2020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暨全国优强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助力贵州落实“六稳”“六保”,帮助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共达成有签约意向项目616个,投资金额3159.51亿元。

二是精心指导贵州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全省5721家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帮扶了6534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4.2667亿元,帮助了148余万贫困人口。

三是高质量完成好定点帮扶织金县工作任务。围绕人才培养、产业帮扶、金融扶持、消费扶贫、民生项目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帮扶。2019年,围绕助推织金县如期脱贫摘帽,将工作聚焦补齐织金县“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捐赠帮扶资金8973.19万元、物资捐赠价值约1127.4万元,实施“五个一”工程项目。

“万企帮万村”展现了新时代优秀民营企业家精神风貌

樊友山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参与智力支边、定点扶贫、光彩事业等农村扶贫开发事业,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大扶贫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参与者。

樊友山在讲话中列举了一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10.95万家,精准帮扶12.71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6.89万个);产业投入915.92亿元,公益投入152.16亿元,安置就业79.9万人,技能培训116.33万人,共带动和惠及156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他表示,“万企帮万村”行动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大平台,成为国家脱贫攻坚的大品牌。

一是彰显了民营企业家很高的政治站位。2015年,民营企业家在国家号召下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行动。速度快、规模大、范围广、效率高、影响深,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展现了新时代党的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最新成果。

二是彰显了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民营企业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探索了产业联动、扶贫车间、健康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拉动、公益基金等多元化帮扶模式,为全国脱贫攻坚思路上提供了有益借鉴。其中,万达集团首创“包县扶贫”模式,将企业家坚持不懈追求创新的精神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是彰显了民营企业家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许多民营企业家从乡村走出,与农村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他们怀着炙热的家国情怀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这一帮扶过程有助于促进人心向善,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的风气。

四是彰显了民营企业家务实求是的精神品质。民营企业家们运用自身资本、人才、技术、信息、平台、大数据等要素资源,挖掘贫困地区特殊的土壤、地理、水文、历史等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生产经营合作体,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将贫困群众纳入现代产业链条,有效建立起脱贫长效机制。

五是彰显了民营企业家团结合作的精神境界。民营企业在行动中,始终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整合行业资源优势,联合上下游企业推动帮扶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企业通过股权量化、权属租赁、订单生产型辐射带动方式,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生产方式,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实现双赢提供了内驱动力。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更好发挥民营企业作用

樊友山指出,下一步全国工商联将继续做好民营企业的引导工作:

一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导民营企业持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将新增帮扶资源向尚未摘帽、挂牌督战的52个县和1113个村倾斜,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上再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绣花功夫,助力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消除绝对贫困。

二是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全国消费扶贫月活动;各商会向广大会员企业宣传“消费扶贫产品就是扶贫”的理念,动员会员企业积极参与;引导会员企业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对相应的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形成订单,通过订单带动产业的发展,实现扶贫产品价值,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

三是探索解决相对贫困机制。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传统扶贫路径与互联网扶贫相结合,以产业扶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公益扶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以智力帮扶培育内生发展动力,助力稳固脱贫成果。

(责编:王醒、史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