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和奋斗,是打开未来幸福之门的钥匙。西畴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牢固树立“扶贫必扶智”
“治贫先治愚”的理念,按照要如期实现脱贫、教育必须先行的要求,始终把大力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贯穿于教育扶贫全过程,坚持以“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的气魄,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路径,着力把最好的资源用在发展教育事业上,坚持以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建设优先、落实优先的强有力的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凝聚工作力量,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全力确保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教育“一个不能少”,矢志不渝挖掉贫困家庭的“穷根子”,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坚持夯实基础,确保办学条件一项不缺
多年来,西畴县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均衡发展”的思路,按照“宜并则并,需增则增,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城镇农村统筹兼顾、城乡教育软硬件同步提升”的要求,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在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划拨优质土地840亩优先用于实施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把县城仅有的650亩和兴街开发区138.2亩最具开发价值的黄金地块用于办学,以满足人民群众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的美好愿望。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强化教育经费保障,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13.4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顺利完成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和职业高级中学的整体搬迁办学,新建县城关中学和县思源小学,将兴街中学整体划转到县第二中学办学,利用县职业高级中学原校舍改建县第三小学,用兴街中学原校舍改建兴街镇第二小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校点调少、规模调大、队伍调优、质量调高的目标。全县80所义务教育学校十项办学基本条件全部达标,并于2017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
二、坚持控辍保学,确保上学路上一个不少
全面深刻领会“今天的辍学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根源”的内涵,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控辍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治理学生辍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建立工作责任机构。建立行政一条线、教育一条线;县长联系乡镇长、乡镇长联系村长;局长联系中心学校校长、中心学校校长联系村小校长,挂包人与教师同时联系贫困流失生的“双线六长双挂”责任制和领导包片、股室包乡镇、干部职工包村、挂帮人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压实工作任务,实行控辍保学目标倒逼销号。
二是建立流失生动态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村委会、学校“两点”流失生跟踪监测制度,适时掌握学生动态情况,对已流失学生进行反复核实,认真分析流失原因,精准核查流失去向,适时更新和完善流失生信息档案,落实流失生周报、月报制度,为精准开展劝返复学奠定基础。
三是制定控辍保学措施。研究制定了控辍保学措施,实行流失生销号管理、县处级领导蹲点督办、违法用工从重处罚等机制,明确提出凡是不按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农户暂停享受各种扶贫政策,凡是出现辍学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乡镇党政一把手、村组干部、挂包责任人、包班教师给予岗位调整、免职降级、延缓晋职晋档、扣减绩效工资等处理。
四是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乡分别成立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工作组,深入乡(镇)、学校、农户、企业等全力开展依法控辍保学工作,依法依规加大对违法招用童工、非法嫁娶、监护人拒送子女就学、流失生拒不返校就读等侵害青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截至2019年底,分别从全县14个控辍保学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抽调人员组成4个工作组,深入各乡(镇)督促指导参与控辍保学工作,组织召开法律法规知识宣讲10场次、劝返复学动员会11场次,深入农户开展劝返复学工作350余次;全县共抽调22人分成4个工作组分赴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10余个省(市)开展省外务工流失生劝返复学工作,86名省外务工流失生得以重返课堂。制定印发“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全县55名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任务,切实做好有安排、有责任人、有教案、有记录、有图片、有成效“六有”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复学学生的安置工作,采取随班就读、在县职中开办职初班,合理安置劝返复学学生,并建立教师与复学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在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心理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复学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坚持精准资助,确保政策惠及一个不漏
始终把“精准”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确保政策靶向不偏离、扶持重点不走样。一是抓好国家普惠性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各阶段资助政策到位,资助对象精准,资助项目不错,资助金额不少,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符合享受“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条件的学生做到了政策全覆盖,档卡户在校生100%享受国家政策。
二是认真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补助政策。西畴县2019学年共补助学生15721人,共计补助593.262万元。其中:幼儿园(含学前)2679人,每人补助0.04万元,合计补助资金107.16万元;义务教育学习生活用具费补助9973人(小学6763人,每人0.004万元:初中3210人,每人0.005万元),补助资金43.102万元。普通高中共1097人,按照县内就读(935人)每人补助0.15万元,本县在县外就读(133人)的每人补助0.025万元,外县在本县就读高中(29人)每人补助0.125万元,共计资金147.2万元。雨露计划(中职821人、高职801人)共1622人,每人补助0.15万元,共计资金243.3万元,大专及以上共计350人,每人补助0.15万元,共计资金52.5万元。另外,对因病、因学、自然灾害致贫的非档卡户家庭子女就读学前、高中以上分别补助0.05万元、0.2万元的就学补助,共计补助1116人合计103.2万元,其中学前教育112人2.8万元,高中及以上1004人100.4万元。
三是争取社会帮扶。充分发挥社会在教育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认真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教育的帮扶力度。2015年以来,社会各界爱心共资助15578人次647.93万元,加强与上海虹口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高检院、冶金集团等单位、县内外部分企业和社会爱心团体或个人建立良好的长期助学合作关系,让西畴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长期、持续资助。四是加大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2019年共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659人1271.7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户助学贷款634人439.82万元。通过开辟生源地信用贷款的“绿色通道”,为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学子圆上学梦、实现教育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坚持倾情关爱,确保留守儿童一个不落
始终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大力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积极将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生活状况等内容建档登记,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教育工作。
二是对留守儿童实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青春期留守儿童和“问题”学生,加强与隔代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沟通,组织社会力量进行帮教,形成共同监护格局。
三是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深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抵制不法分子侵害的能力,防止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发生。
四是净化周边环境。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营业场所整治工作力度,加强对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留守儿童的侵害。
五是积极营造关爱留守儿童良好氛围。为破解留守儿童“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上缺约束、道德上缺规范”的问题,深入开展“代理家长”“爱心爸爸妈妈”结对、“同伴互助”结对、“亲情视频聊天”“经典阅读”“乡村少年宫”“心理健康咨询”“预警应急”等关爱行动,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努力营造“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良好环境,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西畴县围绕服务供给做“加法”,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全力阻断代际贫困问题;西畴县围绕服务能力做“乘法”,努力推进教育均等化发展,基本实现农村最好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学校,让老百姓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交出了一份发展农村教育、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民生答卷。截至2019年底,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93%,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96.43%%,小学阶段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辍学率为0.0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2.08%,相关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供稿单位:西畴县扶贫开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