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富:大山深处守初心

2020年09月01日09:09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张忠富,石门县文旅广体局驻南北镇金河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石门县南北镇金河村地处高寒山区,由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与湖北鹤峰、五峰接壤,全村377个农户970人分散居住在54平方公里的五座大山里,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

恶劣的自然环境,让村里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四年前,金河村的面貌可以概括为“两个没有三个有”。“两个没有”就是“要这样没有,要那样也没有”。“三个有”就是:有走不完的崎岖山路,有71个单身汉,还有处理不完的矛盾纠纷。

2016年10月,在接受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后,张忠富背上背包,信心满满从县城出发。坐了4个多小时的班车,再坐1个多小时的麻木,然后步行三个多小时入户走访后,真是心都凉了半截。随后一连几天走访下来,他打过退堂鼓。打退堂鼓的原因,不是他怕吃苦,而是担心完成不了脱贫攻坚任务,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可张忠富为什么又留了下来?那是因为他进村后,被一位老人感动了,他叫覃事法,当年已经78岁。那是张忠富第一次全面走访,当他来到覃事法老人家里后,他们二老一听说他是新来的扶贫工作队长姓张,拉着他的手喊了他一声“张队”,随后老泪纵横。老人冷静下来后,一字一句跟他说:“张队,扶贫他们么得都不要,就要一条路,如果你能帮他们村里修条路,那就积了大德。你看你两天才走了三个户,他们到南镇卖烟,男人挑60斤女人背40斤一天一回都要两头摸黑,到南镇买一斤大米两块钱请人送到屋里就要四块,他们做梦都想修路,今天我给你表个态,只要你牵头给他们修路,我把我这辈子的积蓄全部捐出来!”原来这个村里的老百姓出村只有三条路,一条是要走过10多公里荒无人烟的悬崖绝壁,一条是要翻过海拔1700多米的阳坡山,再在湖北的六峰乡坐21块钱的班车到他们湖南的南北镇,还有一条路就是要趟过危机四伏的十八道水再到村部,走哪一条路都少不了六七个小时的艰险路途。在老百姓出山的路上,不知摔死过多少骡马,还发生过悲惨的伤人事故。

这位老人在他们后来组织修路的过程中,真的把他全部积蓄6万元捐了出来。6万元啊,这是他几十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勤耕苦做积攒下来的养老钱。而且,他俩老身边还带着一个40多岁的脑瘫儿。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他身肩党的扶贫重托,面对这样的老人,还敢打退堂鼓吗?

要致富先修路。两年时间,他们以“有一块钱修一寸路”“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钢钎、铁锤在2018年春节前终于在悬崖绝壁上凿开了一条长达19公里的“天路”,这条“天路”让常德市最后一个不通公路自然村的老百姓走出了大山,也让工作队走进了群众心里。

张忠富把老百姓当亲人,老百姓待他如家人。他帮74岁的三无户宋冬生落实了户口,解决了低保、社保、医保,新修了房屋,还带71岁的单独老人周明初到壶瓶山派出所办了一张身份证,带他吃了人生第一碗米粉,为他买了一套新棉衣棉鞋,还帮他落实了社保和住有所居的问题。201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九点钟镇政府要召开一月一次的脱贫攻坚推进会。因为大雪封山,他和工作队员陈家云凌晨四点半就从白竹山毛片长家出发,在路上,看到沿线的三家农户都亮了灯开着大门,一开始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可每当经过他们家门口,就被他们拦住了。原来,他们都把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非得让他们工作队吃过早饭再下山。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60多岁的老人舒照维给他一针一线缝制了一双千层底布鞋,他至今不舍得穿,您知道千层底是他们土家人送给至亲的礼物啊!迁居在湖北鹤峰的95岁老人马珍琴一天到晚念叨着“娘家人”张队又有几天没来他家了;60多岁的五保户蒋保成,现在每天都要到村部看一看就看工作队的亲人在没在村里;66岁的五保老人邓振军住在大山上每次去他家都要走5个小时以上的山路,2019年4月份他在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说:“感谢张队!”这句感谢张队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山里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老百姓!

2018年,石门县顺利摘掉贫困帽后,乡亲们以为工作队要离开金河村了,他们马上联名给石门县委写了一封挽留信,76名乡亲还按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76个手印76颗心,76个手印76份情,这个《76个红手印》的故事,一时成为石门县驻村帮扶工作的佳话。张忠富从没为这封信感到骄傲,而是感到责任更重,压力更大。他知道,一条路并不能彻底改变金河村老百姓的贫困,他们还需要帮助。

一转眼,留在金河村又是二年多,他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河村满山是宝,过去因为道路不畅,老百姓是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现在路通了,通过产业帮扶,让金河村的野蜂蜜产业打响了品牌,现有野蜜蜂1500多桶,年产野蜂蜜1.5万斤以上,现在的金河野蜂蜜每斤100多元还供不应求;他们还充分利用金河村4000亩野茶资源,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加工厂,生产出来的金河野茶因为纯天然、零农残已经卖到每斤1000元,金河村的原生态冷水鱼也卖到了80元一斤,全村还发展了中药材500多亩、金钱柳1200亩,老百姓的致富门路越来越广,人均纯收入也从2014年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9800多元。71岁老人张先银与一个弱智儿子住在大山深处,原来住的是半截房,吃的是玉米粮,通过产业帮扶,现在靠养蜂、种药、种魔芋、养山羊,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以上,现在还在镇上建起了新房,逢人便说:“党的扶贫政策好,感谢扶贫工作队。”

作为一名党员,张忠富无怨无悔倾心于党的扶贫事业。2017年在一次入户走访途中他遭遇车祸当场休克,头痛半个多月也没有休息。201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他在南北镇卫生院打了一个通宵的吊针,第二天继续工作。去年有一次,在村里突发疾病,急救车把张忠富送到石门县人民医院,住院10多天,出院当天又回到了村里。驻村以来,在他的胸前始终戴着一枚党徽,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唯一对不住的,是他的妻子女儿,女儿几次生病住院,二个孙子相继出生,妻子也从100多斤廋到了80多斤。几年来,自己不舍得买一件新衣服,还倒贴了几万块钱。老婆每次送他离家进村时,都是边流眼泪边道离别,家人固然难舍,但他无怨无悔。现在偶尔回家的时候,他会高兴地告诉她们,现在的金河村不一样了,过去的“两个没有”现在都有了,不仅公路有了,桥有了,新的村部和卫生室也有了,广播电视有了,网络信号也有了,乡亲们易地搬迁住进了新房,还喝上了自来水。更重要的是村民的心顺了。他想:只要把老百姓当亲人,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就什么事都好办;不要与老百姓计较对错,老百姓的错就是他们的错,是他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扶贫是一份责任,一份信仰,是一件积德造福的事。人这一辈子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只要能让老百姓今后的生活过得更好,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老百姓就是他们不能割舍的亲人。

(石门县文旅广体局供稿)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