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市花园乡南山村:产业扶贫路径“三步走”

2020年08月28日16:22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南山村是江西省级贫困村,隶属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花园乡,全村有8个自然村庄,共519户1962人,其中贫困户27户92人。南山村结合山地多、耕地少的村情,通过“三步走”的产业扶贫路径,先后发展“保障性产业”、“立体式产业”、“融入性产业”,走出了一条稳定的产业脱贫道路,整村全面实现脱贫。南山村现拥有100千瓦光伏基地、200亩腊米基地、170亩油茶基地、30亩白茶基地,已是瑞昌市有名的产业强村。

保障先行,坚定信心

万事开头难,扶贫产业选择更是如此。“产业选择难的原因,就是怕失败。”“作为贫困村,更是承受不起失败,因为我们要脱贫,这是一种强烈的创造历史的责任感。”这是南山村一名干部说的话,也代表着南山村全体村干部的心声。基于此,南山村第一步就是发展“保障性产业”,最终选定光伏发电项目。所谓“保障性产业”,就是收入有保障,可能不高,但是稳定。2016年建立5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6月并网发电,当年发电2.6万度,直接实现2.5万元收入。2018年该项目扩建50千瓦,达到100千瓦。在现有的规模下,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产生5万元稳定收入。

有了好开局,也就树立了脱贫攻坚的信心。

立体探索,筑牢基础

花园乡地处瑞昌市经济基础薄弱的中片地区,境内一直是以发展农业为主,这里山林资源丰富、耕地少,艰苦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这里的人们勤俭持家、不怕吃苦的优良民风。南山村干部充分发挥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发展“立体式”产业,通过立体式种植,开始了向土地要效益的探索。

于2017年11月开始动工,2018年2月完成种植,3月注册成立山之南腊米合作社,将27户贫困户全部纳为社员。腊米是一种名贵珍稀药材,市场行情好、效益高。由于腊米成熟达到丰产期需要三年时间,为充分利用土地,南山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林下经济,每年在腊米林下套种各种应季经济作物。林下经济也称立体式种植,是一个增加土地利用价值的有效方式,“立体式”腊米基地就这样诞生了。

“只要不懒,土地一定不会亏待我们。”这是南山村支书何祥材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几年,南山村先后在腊米树下套种花生、红薯、西瓜等作物,并产生了一定收益,实现了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的结合。2018年,花生油收益4万3千元;2019年,花生油收益2万余元。2020年,西瓜已实现收益1万元,腊米也开始产生效益。长势良好的情况下,预计在明年腊米丰收时,村集体将实现20万元的收入。

“立体式”产业发展,为南山村脱贫致富筑牢了坚实的基础。

融入发展,拓宽路径

2018年,为充分挖掘境内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优势,花园乡立足已有茶产业基础,科学谋划,打出产业整体谋划和局部个体发展“组合拳”。一方面从全乡域产业升级和长远规划出发,打造一个以“茶文化”为中心的立体生产系统,建立“以茶会客”、“田园养生”为吸引点的郊区文旅项目,打造茶旅之乡。另一方面为鼓励更多农户进入茶产业,出台了一系列茶产业发展政策,包括茶苗和技术支持、山地流转、劳务用工、品牌创建等。在浓厚的市场氛围影响下,在各项优惠政策的促动下,花园乡6个行政村村开始种植茶叶,境内茶叶种植面积达4000亩,在家乡种植茶叶也成为许多村民的选择。2018年,南山村通过前期调研、民主讨论,决定根据政府政策引领走,发展“融入性”产业,即种植油茶和白茶,融入到乡域大产业中去。2018年12月以每亩17元的租金流转山地200亩,种植了170亩油茶和30亩白茶。预计2021年,白茶就可以产生收益。

融入乡域产业规划,让南山村产业发展更宽阔,更有保障。

南山村扶贫产业“三步走”,走出了一条坚实的产业强村路径,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切实保障。随着新农村点建设和扶贫产业的发展,如今,南山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供稿单位:江西省瑞昌市花园乡人民政府)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