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彰初心 勇担责任显真情

——天能集团扶贫先进案例

2020年08月26日14:45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天能集团创始于1986年,经过34年变革发展,成为一家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集锂离子电池、启动起停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城市智能微电网和绿色智造产业园建设等为一体的大型实业集团。

在坚守实业、专注主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天能集团不忘发展初心,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全力回馈社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年以来,天能集团坚持走“产业扶贫”之路,率先走出浙江,在安徽、河南等省的欠发达地区建设了多个绿色制造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上万群众的稳定就业问题,更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6年以来,天能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的方针,主动到中组部挂牌督战的国家级贫困县——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投资兴业,通过产业拉动、利益联结、就业增收、结对攻坚等创新举措,打造具有天能特色的“扶贫套餐”,推动一个个扶贫项目在苗疆腹地落地见效,为助力黔东南人民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天能成为了一家备受社会尊敬的企业。

2016年底,天能派出专门的工作组先后到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开发调研,最后选定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作为扶贫的重要战场,并将“产业扶贫”作为主要的扶贫模式。黔东南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位于黔东南中部山区的台江县,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全县总人口16.9万人,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由于群山阻隔、基础条件落后、群众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台江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状态。2015 年11 月,台江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88户53944人,有7个贫困乡镇,93个贫困村(其中63个为深度贫困村)。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传统农业和外出劳务打工,二、三产业十分脆弱,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天能精准揪住台江县产业发展落后的“穷脉”对症下药,以真金白银的产业扶贫“造血”,增强台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

2019年4月1日,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在历时一年多的筹建后顺利投产,该项目位于台江县经济开发区革一镇,总投资10亿元,主要从事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材料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循环回收,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现已完成投资4亿元,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05亿左右。

天能集团贵州台江公司顺利投产后,又围绕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材料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2019年以来,天能集团携手台江县经济开发区先后引进新能源电池和新材料零配件、包装、物流、固废综合利用等5家工业项目落户台江县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明晰、配套功能齐全的产业体系,直接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由2018年的20.34%上升到2019年39.23%,创造了历史新高。在黔东南州共有13个经济开发区,其中台江县经济开发区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了整个黔东南州的近三分之一。

二、利益联结,把扶贫扶到“点”上

找到“金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天能牢牢抓住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能力这一关键,积极创新扶贫模式,通过“公司+贫困户”“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方式共建扶贫产业园,建立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的长效持久的脱贫机制,实现“输血”扶贫和“造血”扶贫有机融合,为产业扶贫赋予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2020年5月9日,余杭天能扶贫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台江举行,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天能融资租赁(天津)有限公司、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创新一种“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项目申请杭州市余杭区对口帮扶资金1600万元,共建余杭天能扶贫产业园项目。主要通过赋予贫困村和贫困户产权或股权,促进贫困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和贫困农户稳定增收。这一项目共利益联结了8个深度贫困村和2个贫困村,以及1600名贫困户。

中,1600万帮扶资金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归10个利益联结村所有,使用权归天能集团。项目合作期限10年,天能集团每年按照投入帮扶资金的5%缴纳固定收益。10年合作期满后,经营主体一次性归还投入的帮扶资金。在利益联结分红上,采取“固定收益分红”方式,开投公司每年将天能上缴的固定收益80万元全额用于利益联结的1600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500元,使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分红也有了收益渠道保障。

另外,项目还就近吸纳有劳动能力的500名贫困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元以上,让贫困户月月既有保底的工资性收入,也能按股权年年获得分红,收获了“稳稳的幸福”。同时,还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优先考虑和常态采购贫困村的农产品,作为食堂原料、职工福利。2019年1月到2020年5月,天能集团贵州台江公司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消费扶贫资金,对周边村民种植大米、西瓜、蘑菇、枇杷,养殖的鸡肉、牛肉等农副产品进行保价收购,既改善了员工生活,又帮助解决了当地贫困农民的农副产品滞销难题。

三、就业增收,把扶贫扶到“根”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脱贫攻坚不是鼓励“养懒汉”,而是要“以工代赈”,想方设法让贫困群众增加就业技能,提供和创造就业机会,实现了由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向以高质量就业增收为重点的“造血式扶贫”的转变,这是“根子上的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长远之计和根本大计。

多年来,天能集团始终心系西部不发达地区的贫困群众就业问题,注重“点对点”吸纳,每年都要优先从西部贫困地区招收大量务工人员到天能各生产基地就业,并专门为建档立卡的深度贫困务工人员订制了大量门槛低、工资高、福利好的岗位。仅2019年,就有3241名来自云南、贵州、四川贫困地区的务工人员在天能实现稳定就业,年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特别是今年2月,在“一手抓疫情、一手保就业”期间,天能集团采用“点对点”集中包车精准服务的方式,将困在云、贵、川“家门口”正为工作“饭碗”发愁的上千名务工人员,接送到千里之外的浙江长兴的天能“厂门口”上班,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贫困人口就业压力,助推了西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助力“家门口”就近就业,通过“以工代赈”来进行“造血”,让返乡农民工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打工、有收入,这是最直接也是见效最快的脱贫方式,也是天能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天能集团贵州台江公司在招聘蓝领工人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

截至2020年5月,共吸纳了贵州15个少数民族、900多名员工在天能就业,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员工110人,台江籍贫困员工43人,目前月均工资3500元以上。由于多数贵州籍员工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不高,天能集团推行“春风计划”,既扶贫,又扶智,还扶志,对他们进行精准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带动当地贫困群众从传统农民向新型的职业工人转变,思想意识从坐等救助向主动突围转变,培训打造一批既有技能又懂生产经营管理的人才,壮大了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随着员工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等到三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员工年均收入将达到6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四、结对攻坚,把扶贫扶到“心”上

根据国家“万企帮万村”和贵州省“千企帮千村”精神,天能集团积极参与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员实现脱贫的摘帽工程中,“黔”心“黔”意地结对帮扶黔东南州台江县茅坪村脱贫摘帽,助力打通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

茅坪村属深度贫困村,传统种植以水稻、枇杷为主,外出务工是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渠道。为了精准帮扶茅坪村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19年6月,天能挑选精兵强将,在天能集团贵州台江公司成立了“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行动小组,小组成员遵照中央精准扶贫精神,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跟当地干部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精准识别、多措并举实现立体帮扶。他们一家一户地走访,采集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详细资料,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茅坪村寨门年久失修,十分破旧,天能出资将寨门修葺一新;村民“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天能为所有的贫困户添购了新床、新衣柜、新碗柜、电饭煲、桌凳等日用必需品,以适当“输血”提供兜底保障与生活空间;茅坪村民的农副产品愁销路,天能将适用的农副产品直接采购到公司食堂,以“活血”增强和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发展能力;茅坪村里的贫困户没有增收门路,天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合理安排工作,在招录绿化、保洁、食堂等后勤保障人员时,优先招聘村里的贫困家庭人员,以“造血” 帮助村民实现稳定收入,村民生活水平正逐步提高。

今年3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台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意味着余杭区对口支援和天能集团产业扶贫的台江县已经脱掉贫困的帽子,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苗疆腹地结出硕果,兑现落实了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庄严承诺。(供稿单位:天能控股集团)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