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板”照亮山区群众脱贫路

——中国海油定点帮扶五指山脱贫案例

2020年08月25日14:12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因为缺少产业支撑,加之创新思维不足,导致部分山区群众长期“捧着金饭碗讨饭”。在脱贫攻坚实践过程中,海南省五指山市创新性地依托国家能源政策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充分考虑到山区用地困难和保护生态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实现了“造血式”产业扶贫,探索出一条具有生态核心保护区特色的绿色脱贫攻坚路。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作为国定贫困县之一,它不仅是海南“多规合一”改革后划定的生态功能核心区,更是海南“绿心”——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核心区。全市贫困村基础设施短缺,产业发展迟缓,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低,贫困村无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收入,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海油在帮扶五指山市脱贫攻坚工作中,依托国家能源政策开展产业扶贫,与当地合力探索出一条具有生态核心保护区特色的绿色脱贫攻坚路。

项目实施

五指山“遮阳伞”、“金银板”脱贫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第一,深入调研摸底,借助“外脑”制定科学规划;第二,由点及面,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第三,结合实际,产业脱贫中保护好绿水青山;第四,科学运营维护,制定产业扶贫可持续的长效机制。具体实施如下:

1.中国海油党组精心选派的一名挂职干部对五指山市各贫困村开展细致实地调研后发现,五指山地形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当地贫困群众劳动收益低,年轻劳动力外流和村庄空心化日趋严重,严重制约了五指山这个城市的发展。由于当地基础条件缺乏和落后,以传统种养殖的方式进行扶贫,势必会导致环境污染,从而破坏生态环境,给当地发展带来沉重负担。基于上述考虑,中国海油与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在深刻领悟认真消化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赋予五指山光伏扶贫重点县政策精神后,利用其能源企业干部的优势和敏锐触觉,依托政策制定了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的方案。

中国海油党组与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共同确定了由市财政配套大部分资金,中国海油筹措剩余资金并引进社会企业资助的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设模式,充分挖掘了五指山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破解产业匮乏难题,实现了向绿色能源要发展红利的有效工作途径。

2.项目能否成功?试一试才知道。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利村是“十三五”期间的贫困村,人均年纯收入低,无集体经济收入,是名副其实的集体经济“空壳村”。为此,五指山市政府引进两家社会企业捐资40万元进行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并初步选定了该村13户贫困户作为光伏扶贫的试点参与对象,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正向激励作用,为消除福利村“空壳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项目顺利完成,五指山市还建立起高效的协作机制,由中国海油挂职干部牵头,单位制定了一整套相关规范文件,对承建主体、技术要求、建设条件、运营监管等进行了全面规范,设置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基本条件,有效确保五指山村级光伏电站建设质量。同时,五指山市各相关部门就项目各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仅用30天就完成了项目建设,建起五指山首个村级扶贫光伏发电站,实现并网发电收益。

有了福利村光伏电站建设的成功经验,五指山市在之后的光伏电站建设中更是得心应手,协调统筹扶贫资金7100多万元,促成社会参与捐资700多万元,扶持建成且实现并网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达77个。

3.在电站的建设中,五指山市坚持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占田、不遮绿、不扰民、不拆迁、不污染,充分利用乡村篮球场、村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场等现有场所的“空中资源”搭盖光伏板,使光伏板既成为基础设施的“遮阳伞”,又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银板”,有效扩大当地公益性岗位劳动就业,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难”问题和“无力可扶、无业可扶”的长远扶持问题。

4.光伏电站理论设计寿命长达25年,后期运维尤为重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理念,五指山市统一委托相关机构建立光伏扶贫管理平台,对辖区内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集中管理,主要负责电站收益分配方案、数据录入及日常管护、运维监管等工作,形成了“互联网+运维公司+受益对象+碳指标交易”等多方互为监督、利益联结的光伏扶贫管理机制。同时,五指山市创新性开展与光伏电站维护企业约定碳指标交易所获利润的分成模式,将光伏电站碳指标交易授权予企业冲抵光伏电站日常维护费用,既有效解决了电站维护费用问题,又为贫困户争取到更多的收益。

成效

第一,环保增收两不误。截至目前,五指山市协调统筹扶贫资金7100多万元,促成社会参与捐资700多万元,扶持建成且实现并网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达77个,发电规模达9634.585KW,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10000余吨,惠及全市44个贫困村和2202户贫困家庭,彻底消除了五指山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受益贫困户数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60%左右,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新路径。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即可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增收超3000余元,持续收益可达20年以上,为进一步增强五指山扶贫产业和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稳定就业增收提供了新抓手。

第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贫困率大幅降低。截至2019年底,全市44个贫困村和2.28万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44%降至0.09%,群众认可度达97.22%,全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第三,开辟了产业扶贫的新业态。五指山地区扬长避短,打造“光伏扶贫”新产业、新业态,使“光伏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脱贫致富新的动力源,增添了能源革命的新动能,让贫困群众各得其所,吃上了“阳光”饭,创造了更好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验与启示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关于推进村级光伏电站建设的指导要求,为五指山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工作落实落细,向纵深推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光伏扶贫产业在五指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二,扶贫项目要结合当地优势和实际情况。“遮阳伞”、“金银板”脱贫项目以五指山生态核心区的实际和贫困村发展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实现了“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真正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协同发展。

第三,扶贫工作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五指山市光伏电站建设就是一项产业扶贫的创新设计,既充分考虑到山区用地困难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因地制宜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实现“造血式”产业扶贫。建立起了脱贫长效机制,让每一名贫困群众能够实现脱贫后的持续增收。(供稿单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 推荐单位:五指山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