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战贫“长征路”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平山村第一书记梁敏钦

2020年08月21日14:03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梁敏钦,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水政监察大队干部,现任钦北区大垌镇平山村第一书记,2012年3月开始,先后辗转大垌镇大片、平辽、横岭、平山村4个村驻村扶贫,担任2个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个村第一书记,8年时间,坚守在扶贫“第一线”,曾经的面包车,伴他行走在扶贫“长征路”13.8万公里,他从青年的“梁仔”变成中年的“光头强”。

战贫8年,梁敏钦为所驻的村夯基建、办实事,化群众矛盾、解民忧,规划特色产业、谋发展。特别是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不遗余力的培育产业,委托第三方检测平山村土壤含有天然富硒元素,依托挖掘独具资源优势,培育打造富硒红米产业,并按程序组织申请富硒农产品认证、设计农产品商标、对接电商销售、认定贫困村扶贫产品,留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为当地老百姓创下了一笔生态财富。

扶贫情怀:初心彰显责任担当

“自古忠孝难两全。”这话对梁敏恰如其分,2012年3月,新一轮第一书记选派,虽然担任非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他有无数个理由不去扶贫,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母亲2006年患心脏病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父亲年老体弱、儿子读七年级……然而,他还是欣然接受了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父亲过世后,母亲又患上帕金森兼老年痴呆症,儿子面临高中、大学的升学,梁敏钦不去驻村的理由也很充足,但是,此后每届新一轮第一书记的选派,梁敏钦都顶住了家庭压力,爽快的答应或请缨。

为了方便开展工作,梁敏钦驾驶个人五菱牌面包车扶贫,面包车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

2017年3月18日下午,那是梁敏钦担任横岭村第一书记,那天梁敏钦与钦州金陵牧业公司考察村级集体生猪养殖项目,一行5人开面包车爬过三座山,去现场勘察选址,项目总算给定下来了。傍晚时分,在返程时,为了走捷径,面包车爬到半山腰时,发现山路被水毁坏了,进退两难,挂了一档,车子摇摇摆摆地冲上山顶,突然“嘭”的一声巨响,排气囱被断成两截,有一截跌落在山沟里,再也找不到了,车像飞机般轰鸣,继续往回赶。回到山脚时,路面泥泞,车轮打滑,同行的人下来推车,每个人身上都一身泥巴,却无法将深陷泥路的车推出来。即将天黑,下起大雨,梁敏钦只好打电话求助附近陈师傅用皮卡车拉出“泥潭”,梁敏钦在电闪雷鸣、心惊胆战中,驾驶着“五菱神车”回村。

扶贫继续,“五菱神车”的故事不断上演。2019年9月,梁敏钦在平山村担任第一书记时,与村支书驾车沿着山路,去查找落实村级集体经济蛋鸭养殖项目,坐在车里,上午一路烟尘滚滚,下午返程泥浆飞溅扑面,回到村委检查车辆,才发觉面包车的大梁已断裂一半,车底板破了一个大窟窿,泥土和泥浆都从这个大窟窿飞进车里,难怪车窗紧闭还能够有“一路礼花般的享受”,检查完,梁敏钦一行及其他村干部心惊胆战。

民生无小事,发展解民忧。黄日恩是村里的建档立卡单人户,患聋哑残障,家徒四壁,住的是破烂危房,一张破损的木床,大麻袋作枕头,被褥发霉。2019年,在梁敏钦帮助下,黄日恩申请危房改造,年底便住进了40平方米舒适的新房。梁敏钦还协调社会力量修路到黄日恩的家门口,帮助其添置了家具、床、被褥,并建议帮扶联系人购买一台液晶屏电视,黄日恩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村里,黄日恩每逢见到梁敏钦,老远就咿咿呀呀,竖起大拇指点赞一番。

“去年7月1日,黄日恩得知新建的村委整体搬迁,主动过来帮忙。”平山村委主任张桂儒说。

梁敏钦苦口婆心地劝回网恋女孩冯小莹回校复学,协助贫困户黄连书医治智障儿子并落实综合兜底政策,帮助梁华昆破解“无宅基地、无资金”把土坯瓦房改造成混凝土楼房,这些都是梁敏钦“扶贫长征路”上抹不去的印记。

8年扶贫,横岭村、平山村相继脱贫出列,梁敏钦“不脱贫不回岗”的坚守,诠释了“哪里最需要就去哪儿”的扶贫精神。

挖掘资源:立足禀赋发展产业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培育特色产业,为村里留下一个带不走的产业,这是梁敏钦最大的心愿。然而发展产业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历经了群众信任、怀疑、再信任的变化过程。

2018年3月,平山村的“联镇包村”单位调整为钦北区水利局,为了便于单位开展帮扶,梁敏钦从大垌镇横岭村转任到平山村,多年扶贫经验,他懂得贫困村的持续发展,关键是把产业搞上去。

平山村素有“那光米”的美誉,坊间早有传闻。平山村的大米品质好、出米高、口感好。当地群众说,同样品种的大米,平山村大米价格在市场上略高一些。

平山村大部分农田是自流灌溉山泉水,土壤底下是花岗岩,砂质泥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优质的农产品,特别是水稻颇受青睐。

于是,梁敏钦与村“两委”班子商量,从粮食生产抓起,发展优质水稻。初来乍到,认识了前来平山村推广红米种植的粤商彭老板,彭老板在平山村租赁民宅,挂牌“钦北区六丰水稻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免费发放种子给农户,发展种植红米水稻,并承诺早造、晚造的稻谷分别以每公斤4.4元和5.0元保价回收。

常年跟农民打交道,梁敏钦谙熟,常规水稻产量比红米亩产略高100公斤,但价格比红米少一半。梁敏钦与农户算经济帐,1亩农田,常规水稻亩产450公斤、红米350公斤,常规稻谷每公斤2.4元、红米稻谷4.7元,每亩产红米产值比常规水稻高600元左右,加上彭老板免费发放谷种,再签订保价回收协议,农民很乐意接受。

于是,梁敏钦与村委主任张桂儒走家窜户宣传,发动群众推广红米种植,全村126户农户种植早造红米水稻共320亩,夏粮丰收,农户喜上眉梢。然而,彭老板却以各种理由为借口,不收购稻谷,以致于秋季种植面积从300多亩减少到100多亩。

2018年,农户种植早晚双季产出稻谷13万公斤,彭老板突然“跑路”,红米滞销。群众只好找第一书记、村委主任解决销售问题,这样,梁敏钦的工作一度引起群众的怀疑。

梁敏钦马上着手解决滞销办法。一方面,发动“联镇包村”单位钦州新区供电局单位饭堂定点销售、结对帮扶后盾单位干部职工认购代销,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平台销售红米。

“当年找不到彭老板收购,心里很慌,卖不出去,只好去找村委了。”建档立卡户黄日光说。他2018年种植3亩红米水稻,500多公斤稻谷滞销,那年正值黄日光脱贫的“双认定”。为了让黄日光安心下来,梁敏钦自掏腰包2200元,将黄日光家的500多公斤稻谷全部买了下来。

可谁曾想到,这2200元是梁敏钦前一天刚发工资领的,他儿子在内蒙古上大学,每个月2000元生活费就是靠他的工资维持的。家庭难于照顾且不说,这个月没有给儿子寄生活费,怎么向老婆、儿子交代?

黄日光户仅仅是平山村种植红米的一个缩影。

“不能让群众失去种植红米的积极性。”梁敏钦坚守着这条信念。

解决13万公斤红米滞销难题,梁敏钦花了一年多时间。在不断推销中,红米有了口碑,加上时常帮助群众代销,村里还有一些散户坚持种植。为了将红米种子留下来,他自掏300元钱给3户贫困户,叫他们保持年年都种,将红米的种子传承下来了。

产业兴村:打造培育富硒产业

梁敏钦坚持产业兴村,一心培育和打造富硒大米生产基地,终于迎来了曙光。2019年,梁敏钦在奋战平山村整村脱贫摘帽的同时,多次跑农业农村局,联系土肥站,咨询专家,寻求培育产业良策。

2020年3月,在专家的指导下,梁敏钦以“钦北区大垌镇平山村村民合作社”的名义,将村里的土壤、稻谷样本及材料,委托钦州市大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5月12日,得出检测报告:平山村的土壤(编号:HJAA20040090-0001)、稻谷(编号:SJAA20040043-0001),均含有天然富硒元素。村民世代生活、耕耘的土地,蕴含着生态财富。

得出天然富硒土壤的权威报告,消息一传出,平山村父老乡亲沸腾起来了。平山村那光、平山、山宅三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164亩,蕴含着巨大的生态财富,这是平山村一大喜事。

在专家的指导下,梁敏钦立马整理材料,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申请富硒产品认证,重点保护平山村地域的大米、鸭及鸭蛋、鸡及鸡蛋、蜂蜜等农村产品。稻谷富含天然富硒,此前推广的红米,预计到8月份,将冠名“平山红”富硒红米面世,优质农特产品将推向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

两年前,为了发展红米产业,梁敏钦走过不少弯路,彭老板丢下“烂摊子”,老百姓纠结于“卖粮难”。在富硒产品认证后,附加值就上来了,当梁敏钦再次向群众宣传发动种植富硒红米时,这回真的是名副其实、名正言顺。

巩固脱贫,防止返贫,产业是根本之策,也是持续发展之路。梁敏钦坚持“两个抓手”,即策划富硒农产品商标、发展富硒水稻产业规划。注册“平山红”商标,同时在南宁市地铁湘绣路段安装2个扶贫广告灯箱,打造宣传“平山地标”富硒农产品。采取“村民合作+基地+农户”模式,推广和扩大富硒大米种植规模,引导发动农户种植,合作社统一品种,分散耕作,通过电商、订单、以购代销等多种渠道销售。

“2-3年内,预计推广种植富硒红米超过2000亩,打造‘平山红’富硒红米生产基地,确保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富业。”展望未来,梁敏钦信心满满地说。

“只要第一书记带头,我们都要跟着他一起干。”黄日光一改往昔态度,计划今年秋季种植4亩富硒红米,增加收入巩固脱贫。

群众再次信任,梁敏钦重整旗鼓,向打造平山村富硒红米生产基地目标进发,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只有找到发展新路子,才能鼓起百姓钱袋子。”梁敏钦说。(推荐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