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义江:冲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第一线

2020年08月21日09:44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莱阳市沐浴店镇西石河头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农业村,有350户、1050人,村“两委”5人、党员28人,土地1800亩,是烟台市级扶贫工作重点村。作为烟台市委组织部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迟义江自2018年2月任职以来,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始终不忘为民初心、牢记脱贫使命,在上级的正确领导指导下,团结带领全村上下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村庄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省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烟台市基层党建示范单位”“烟台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示范村”“烟台市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人民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大众日报等刊发了村庄相关经验做法。曾先后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烟台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烟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担当作为’标兵”等荣誉称号。

坚持民生为先,筑牢脱贫攻坚的基础保障。始终把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每年筛选确定10件为民服务实事作为全村重点工作,一件一件办好。面对村庄基础设施较差的现状,最大限度争取扶贫政策资金,最多一天跑了8个部门沟通对接,先后协调整合各类资金800多万元,激发全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和士气,连续打了三场“硬仗”,发起了三轮“总攻”。

一是解决“水”的难题。因为干旱缺水,村民要到10里外拉水吃,村党支部书记曾自掏腰包,花了8万元、打了2口井都没出水,村民们彻底泄了气、认了命。初战必慎、初战必胜。为打响“第一炮”,迟义江积极争取水利部门支持,和村干部一起带着技术人员上山下泊、沟沟坎坎转了好几天,察看地貌、勘测水点。钻井机很快驶入村庄,第一眼井没出水,又打了第二眼,打到170米时水流如注,紧接着铺设24000米自来水入户管道,多年来困扰村民的饮水问题彻底解决。村里90岁的于永汉老人拉着他的手潸然泪下,直说“没想到还能吃上自来水,感谢共产党!”;一鼓作气带领群众挖建大口井和平塘5个,铺设滴灌设施360亩,1200亩山耩薄地变成水浇良田,经受住了2019年旱情大考,全村老少不再“靠天吃饭”。

二是解决“路”的难题。村内仅有一条水泥路,进山路坑洼不平、错不开车。河道内垃圾成堆,2017年汛期洪水淹了半个村庄,冲毁了桥梁,阻断了交通。全村找不出一条像样的道成了百姓们的一块“心病”。要致富,先修路。他带领村干部设计路线、争取资金、公开招标、督促施工,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将6000多米的沿河路及村内主要道路全部拓宽硬化,整修硬化上山路2000多米,新架3座安全美观的跨河桥,清理河道垃圾1万多立方米,高标准浆砌河道1000多米,拉开了村庄“以河为轴、三纵三横”建设发展的大框架。

三是解决“乱”的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村内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也存在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拆除违建必然牵涉利益、触及矛盾,在农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越是艰难险阻,第一书记越要靠前。迟义江先从党员干部入手,逐个谈心谈话,讲清利害关系,签订承诺书,让大家带头拆违并做好亲戚朋友的工作。半个多月里,白天他和村干部一起现场指挥,晚上就去做拆迁户的工作,嘴上起了好几个水泡,掉了好几斤称,最终以“零信访”顺利拆除65个违章建筑,清理700多处“四大堆”,清理整理网线、电线10000多米。同时,聘请规划设计部门为村庄制定了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建成1处1100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广场,安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种植玉兰、银杏、国槐等苗木800多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坚持发展为重,闯出脱贫攻坚的光明大道。如何打破村庄集体收入“空壳”,进而提升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驻村后迟义江一直在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两年多来,他带领乡亲们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紧密结合本村实际,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群众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实现了强村富民、村庄振兴。

一是抓住关键,把党员干部思想统一起来。组织党员干部逐户上门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全面摸清摸准村庄“家底”,特别是人员情况、土地数量、种植结构、产出收入等;反复召开村“两委”会、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学习讲解《塘约道路》和有关政策文件,组织大家讨论、听取大家意见;带领村干部跑了大半个烟台,看合作社、看农业项目,开阔眼界、提升境界。2018年4月,达成共识的党员干部一致同意,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迈出了村庄振兴发展的“第一步”。

二是带头先干,用事实说服教育群众。合作社成立后,大部分村民观望怀疑:观望是合作社能不能挣着钱,怀疑是挣钱后村干部会不会装进自己兜里。打消村民顾虑,只能靠事实说话。迟义江和村干部自掏腰包流转了60亩土地,与相关企业签订合同,统一种植土豆和玉米青储饲料,不到半年便获利10万元。这些收入全部上交村集体,村干部不拿一分钱,这给了群众很大的教育和触动。全村入社积极性高涨起来,许多村民主动砍伐了正在盛果期的苹果树,支持合作社连片规模经营。全村共流转土地330亩,90%的村民入了社,群众和集体结成了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迸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选好项目,真正让集体和群众致富共赢。为确保合作社长远稳定发展,经多方考察、综合比较,最终与烟台市农科院开展“院社共建”项目合作,建立大樱桃和优质梨种植示范基地。2018年发展了60亩大棚樱桃和大樱桃苗木,2019年又发展了270亩优质梨。预计2020年合作社收入将达到50万元左右,2022年梨盛果期时村集体可增加收入100万元左右,入社群众有地租、务工和分红三块收入,每亩土地每年可增收4000元左右。 在领办合作社的过程中,村党支部的威信影响明显增强、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激活、村庄的活力后劲大幅提升,可谓“一着好棋、满盘皆活”。

坚持扶贫为本,兜住脱贫攻坚的工作底线。始终把贫困户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决不让一个村民在小康路上掉队。

一是注重精准扶贫。两年多来迟义江一直坚持吃住在村,以村为家、全心投入,女儿中考他没有陪,父母生病他不在身边。每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摸透家长里短、摸准一手资料、摸清村情民意。特别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周至少去看一次,送些生活必需品、帮着干干家务活、陪着说说心里话,并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在村里为他们设立了看护、锄草等6个公益岗。

二是注重用心关爱。与山东普觉公益、莱阳爱心众筹平台等联系,引进20万元基金发起成立“爱心之家”,主要包括:“爱心超市”,定期向村民提供生活用品;“爱心餐厅”,每天中午面向贫困户、孤寡老人提供免费就餐服务;“爱心宣传队”,购置锣鼓、音响等设备,组织村民开展广场舞等文体活动,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年初二一早就到村带领党员干部抗击疫情,白天走访摸排、晚上值班巡逻,连续49天没有回家,自费给困难群众送去价值2000元的蔬菜、鸡蛋等生活必需品。

三是注重扶志扶智。新建“村民之家”,为村民提供读书、活动场所,用阅读、书香滋养村风民风;打造“爱在一起”服务群众品牌,每月17日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等专题活动,目前已开展活动16场,参与受益群众1000多人次;通过评选表彰“最美家庭”“好媳妇”等活动,倡树以孝德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文化”,汇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正能量。(推荐单位:莱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