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河南篇

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在老区振兴发展中找准实现“两个更好”的新路子

连品洁 丁亦鑫

2020年08月21日10:01  来源:人民网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人民网 鄂智超摄

【编者按】“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带着“两个更好”嘱托,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信阳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老区人民用行动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经过六年不懈奋斗,全市8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9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底,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78.3万人减至3.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88%降至0.46%。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当前,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为全方位展现全党全社会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揭示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7月3日在北京启动。7月22日至7月30日,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报道组到河南进行采访,期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接受了人民网专访。

坚持“六个一起抓”不动摇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

记者:请问信阳市在2020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任务完成情况如何?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

答: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化之年,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市减贫任务基本完成。自2013年以来,累积减贫80.7万人,全市8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9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实践中,信阳市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围绕“两个更好”,坚持“六个一起抓”不动摇,不仅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而且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一、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不动摇。强化党政主体责任,将脱贫攻坚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制度,层层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坚定不移地把工作方向引领到脱贫一线、政策措施落实到脱贫一线、领导力量倾斜到脱贫一线、帮扶责任压实到脱贫一线,形成了党政主责、县区主战、上下贯通、统筹高效的指挥作战体系。

二、坚持产业就业一起抓不动摇。一手抓产业扶贫,持续巩固提升“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成果,茶叶、油茶、“稻渔共作”、旅游、电商等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建成示范基地1948个,累计带动贫困户9.4万户,带动贫困人口30.2万人,带动贫困村860个,覆盖率93.5%。另一手抓就业增收,针对今年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坚持在“外联”上优化服务,仅上半年就帮助贫困人口返岗就业29.2万人。在“内转”上不断挖潜,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对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上岗,确保贫困户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稳中有升。

三、坚持提质兜底一起抓不动摇。一方面抓好巩固提升,今年全市将整合涉农统筹资金36亿元以上,持续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改善提升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另一方面,织密织牢兜底保障,对兜底保障政策进行扩面提级,坚持“人保”“户保”相结合,持续提升低保标准,确保低保线稳定高于扶贫线。

四、坚持减贫防贫一起抓不动摇。一方面,紧盯2020年全市3.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持续强产业、稳就业,保证脱贫攻坚各项政策稳定,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另一方面,着力构筑防返贫致贫的防线,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日常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提前干预,实行动态帮扶。

五、坚持短板弱项一起抓不动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一方面确保了农村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群众看病、孩子上学有保障,另一方面全面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聚焦基层组织建设,坚持让队伍强起来、让组织强起来、让人才强起来、让作风强起来,注重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六、坚持扶志扶智一起抓不动摇。制定了《扶贫扶志行动方案》,在扶志上,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在扶智上,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贫困群众提升脱贫致富综合素质。通过志智双扶,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信心更足、思路更清、干劲更大。

围绕建设“四区一屏障一枢纽” 大力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信阳后,信阳市是如何围绕“两个更好”,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计划,目前推进情况如何?

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更好”,蕴含着很高的政治要求、时代标尺和工作标准,意义重大而深远、内涵深刻而丰富,是总书记对革命老区的殷殷嘱托,是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千钧重担,是老区振兴发展的根本遵循。“两个更好”蕴含着为老区人民谋幸福、为老区发展谋振兴的初心使命,实现“两个更好”目标,归根到底要落脚到较高速度增长、更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保障和更高工作标准上。今年6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信阳召开了加快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问题。会上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区一屏障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可以说是举全省之力支持老区振兴发展,为信阳加快振兴发展、实现“两个更好”吹响了冲锋号。

一是围绕建设“连接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联动协同区”,着力加快建设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强龙头、做强支撑、做强优势,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

二是围绕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内陆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着力在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取得新突破,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当好先行先试排头兵。

三是围绕建设“践行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加强生态屏障建设,着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地。

四是围绕建设“重要的区域性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一方面,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推进开放载体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开放发展大通道。

五是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红色文化传承区”,保护好利用好大别山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化大别山精神研究,加强红色基因库建设,加快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大别山精神影响力。

依托红绿资源 实施文旅融合 全力推进老区乡村振兴

记者:信阳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红”“绿”资源丰富,那信阳是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助力老区振兴发展的?目前取得哪些成效?

答:近年来,信阳坚持以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以红绿资源为依托,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全力推动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形成了“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听红色故事、住豫南民宿”的旅游品牌。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48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8%;新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被纳入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浉河区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并成功创成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商城县入选第二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信阳2019年成功承办全国全域旅游培训班、全国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信阳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着眼全域旅游抓谋划。坚持科学推动、完善产业链条、加强政策引领,每年安排2000万元旅游专项发展引导资金,不断提升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立足全市“山、水、红、茶、林、寺、古、根”多业态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培育旅游新兴业态,全市4A景区14家,3A景区3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家;具备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自然村525个,规模以上旅游村(点)125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

二、围绕文旅融合抓布局。创新业态、塑造品牌、彰显红色。围绕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游、红色研学游、乡村特色游、民宿体验游,推进城旅融合、文旅融合、茶旅融合、交旅融合和农旅融合等融合新业态。

三、突出本色特色抓产业。推动研学游发展、打造舌尖上的信阳、培育茶旅融合综合体。全市目前拥有首批河南研学旅游示范基地4家,形成了大别山北麓特色研学产业。认定信阳菜品牌示范店120家,评选出河南名菜20道,成功打造信阳文旅新标签——信阳茶筵。推动大别山北麓全域旅游示范区茶乡精品线路和茶旅综合体建设、毛尖小镇建设,开发茶文化体验产品,形成茶旅融合产业。

四、做优产品抓提升。抓好重点项目、打造主题民宿、探索新媒体营销。目前登记精品民宿235家、乡村民宿资源103处,民宿业成为信阳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承办首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让信阳在全国成为抖音、西瓜视频、图虫等关注的网红城市。

(责编:丁亦鑫、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