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家门口的“联建联养”扶贫养殖场

2020年08月20日15:07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百马乡中和村(简称中和村)地处云贵高原余脉,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境内峰峦叠嶂,洼地密布,村庄零散分布在一个个山?里。全村总人口约543户18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661人,辖27个自然屯,属于国家一类贫困村。该村石漠化程度严重,素有“九石半泥半分水”之称,自然资源匮乏,群众“靠天喝水”,产业落后。在过去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通过“党旗引领·联建联养”,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扶贫养殖场,带动全村161户贫困户参与山羊、杜湖羊、“七百弄鸡”等特色产业发展,全部贫困户共同组建产业公司,“户户是股东,人人享分红”,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中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产业扶贫走出了一条“造血”之路。

不忘初心谋发展——“造血”扶贫拔穷根

中和村自然条件差,山多地少又缺水,要想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唯有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是根本。如何规模化发展山地特色产业?村里从来没有想过,没有任何经验的村两委班子更是无从下手。

不忘初心,锁定目标,扛起责任,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也要干。帮扶后盾单位及驻村第一书记张祖强和村两委干部紧紧围绕大化县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中和村的自然条件,白天进村入户调研听取群众意见,晚上开会研究讨论。经过认真论证,大家认为当地有着养殖山羊、杜湖羊和七百弄鸡的传统,群众养殖技术和热情有保障,发展山羊、杜湖羊和七百弄鸡养殖产业是比较稳健的项目。为推进项目实施,张祖强和村两委经常“外跑”做足项目前期“功课”,到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了解市场状况和相关技术要求,获悉广西山羊幼羊出栏率处于供不应求状况时,他们决定带动村民发展山羊养殖。

一开始,由于资金有限,村支书韦明军提出先建一个一两百头山羊的养殖场。尽管这个规模对于一个农村合作社来说算比较大了,但这样的养殖规模对于年底给160多户贫困户分红增收和村集体收入依然微不足道。经过多次考察调研,第一书记张祖强有了新的想法——成立一家产业公司,在家门口建设扶贫养殖场,集约化、专业化养殖,把规模提上去。同时,延长产业链做深加工、运输等,再带动当地党员干部和村民参与公司的运作,教会他们怎么做生意。张祖强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后盾单位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部湾港集团)及其下属的子公司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江集团)和百马乡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2016年8月,中和村成立了广西大化西江中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江中和公司)。其中,西江集团帮扶资金作为全村贫困户入股资金总占股92%,村集体占股6%,能人大户总占股2%,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通过组建扶贫产业公司,引导贫困户入股参与、红利共享,极大带动扶贫产业规模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党旗飘扬作引领——联建联养显成效

走进中和村弄坡屯,只见2000多平方米的彩钢瓦结构羊栏鸡舍依山而建,山羊、七百弄鸡吃百草、爬峭壁、喝甘露。在后盾单位和政府产业奖补资金支持下,村扶贫产业公司的“联建联养”扶贫车间很快落地,采取“六统一”的方式,即统一进种、统一培训、统一防疫、统一保险、统一喂养、统一销售,有效解决了群众养羊养鸡缺资金、缺场地、缺技术和抵御市场风险低等问题。

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实现产业扶贫取得成功的关键,该村产业扶贫公司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将党组织建立到扶贫产业上,以强化组织保障、激发支部活力、注重典型示范为抓手,突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扶贫车间辐射带动党员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积极参与,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同时结合产业扶贫公司股权结构、贫困户参与度等实际制订科学效益分配方案,明确管理员补助标准;制定群众“共管轮值”工作制度,建立养殖档案,定期开展畜禽检疫、免疫、监测等,加强培训指导,提升管养水平。

“联建联养”扶贫车间模式,结束了村民单打独斗搞种养的日子。“车间建在村里,上班就在家门口”这是中和村扶贫车间的一句响亮口号,留守妇女、残疾劳动力等特殊贫困户到扶贫车间就业,让贫困户变成产业工人,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目前,中和村有近100人次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就业,每人次每月增收200-2500元不等,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

创新扶贫“组合拳”——消费扶贫助增收

养殖场有了,羊和鸡也有了,但是销路在哪里?经过不断思索和查找案例,张祖强决定尝试推广领养模式:领养者交1000元订金后,养殖场提供给领养者一头30~40斤的羊羔,每月收取80元的管养费,养殖时间由领养者决定,符合出栏条件即可领取。一开始,他发动后盾单位内部员工领养山羊,通过朋友圈、以及集团公司的电商扶贫线上交易平台“艾鲜巢”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不到半年,养殖场的山羊被领养了500多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除领养模式外,还通过“零售+深加工”及“代管+育肥”模式,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打造出了具有生态特色品牌的系列“广西国企扶贫”产品——自加热羊汤、鸡汤、羊肉饺子、“羊三品”、山葡萄果酒、五谷杂粮生产等。实现了扶贫产品四个“小目标”:“有品牌”、“有体验”、“买得了”、“拿得走”。

2019年,后盾单位进一步加大“联建联养”扶贫养殖场帮扶力度,通过工会、员工爱心购买大化县七百弄鸡近3万多羽,山葡萄果酒5700多瓶,拓宽贫困地区、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销路,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支持。

据统计,2017-2019年,该村扶贫养殖场年营收超过300万元,贫困户通过产业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年来先后共为全村161户发放现金分红32.75万元,股金分红25万多元,村集体增收10.93万元。产业扶贫效益明显,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坚定了信心,中和村要把扶贫产业公司做成龙头企业,把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和“脱贫梦”。(参评单位: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广西自治区国资委-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