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济阳区:构建“7+2”产业扶贫格局 打造可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2020年08月20日14:53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脱贫攻坚以来,济南市济阳区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着力探索“插花式”扶贫新路径,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47亿元,全面构建“7+2”产业扶贫大格局。在全区7个街镇,每镇设立1个扶贫基地,辐射472个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全区125个贫困村,每村至少设立2个扶贫项目。截至目前,济阳区共建设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0个,其中光伏项目135个,“种养加”项目115个,累计收益3617万元,有效带动全区3895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一、创新扶贫模式,构建“精准化”覆盖体系。济阳区通过做大做强镇村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强化”插花式”扶贫措施,放大帮扶效应,实现了贫困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一是试点先行,打造全市“插花式”扶贫样板。在2016年1月,济阳区有贫困人口1.09万户、2.65万人,其中有1.15万名贫困人口分布在590个非贫困村中,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3%。与贫困村相比,非贫困村扶贫工作既没有专项资金投入,也没有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更没有产业项目支持,呈“插花式”分布的贫困人口成为脱贫路上难啃的“硬骨头”。为了让这部分贫困人口脱贫路上不掉队,2016年,济阳区选取新市镇为试点,筹集资金800万元,建设占地158亩的镇级农业示范园,建成高标准瓜菜大棚27个,承包给专门农业公司经营,当年租金收益50万元,通过普惠分红、特困分红、务工奖励、灾病救助等方式,租金收益全部用于该镇62个非贫困村600余名“插花式”贫困人口脱贫,新市镇扶贫产业园一举成为全市“插花式”扶贫“样板”镇,实现扶贫示范基地、教育培训基地、观光旅游基地效应有效叠加,持续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二是“一镇一基地”,以产业促就业助脱贫。试点镇成功后,济阳区各街镇全面实行“插花式”扶贫模式,2017年,全区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根据各街镇产业特色与发展优势,分别建设新市镇扶贫产业园二期、仁风富硒西瓜科技示范园、垛石镇番茄花园扶贫农业科技园等7个镇级扶贫项目,年收益达300万余元,全面带动全区非贫困村贫困户增收,实现精准帮扶不留死角。三是“一村两项目”,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济阳区125个贫困村每村至少建设1个光伏发电项目和1个特色产业项目,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底,济阳区已形成7个街镇“一镇一基地,一村两项目”的“7+2”产业扶贫大格局,每个贫困村集体年收入均超过5万元。垛石镇柳家村的许芳霞,就是通过承包种植扶贫产业大棚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年收入达10万元,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积极申请入党,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

二、升级消费扶贫,构建“全民化”参与体系。济阳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不遗余力地为产业扶贫项目农副产品销售牵线搭桥。一是打造“好味知济”济阳区域特色品牌。建成“好味知济”济阳特色产品直营店,店内设立扶贫农副产品专柜,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让更多优质、绿色、新鲜的扶贫产业项目农产品走上广大消费者餐桌,用品牌推动脱贫攻坚高标准发展,用品牌体现扶贫脱贫高质量成果。二是借助社会力量,打通供求链条。促成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与新市镇签订蔬菜定向供应协议,成立“超意兴爱心扶贫基地”“超意兴蔬菜种植基地”,对口收购新市镇贫困村种植的蔬菜,每天供货给超意兴餐饮公司1.5万余斤。成立“超意兴爱心基金”,每收购一斤蔬菜,超意兴公司捐出2分钱、供应户捐出1分钱,作为爱心基金存入爱心扶贫基金账户,用于贫困户脱贫增收。有效解决了众多贫困村和贫困户蔬菜销售问题,并通过棚内用工形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三是探索“共享式扶贫”,畅通信息流通。利用微信、微博、直播间等网络平台在需求两端搭建信息流通桥梁,破解帮扶资源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一书记、帮扶单位依托“共享式扶贫”模式,及时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和企业需求信息,整合资源,实现帮扶需求与贫困村资源信息共享、有效对接。在疫情期间,济阳区前刘村第一书记栾少杰,多方协调联系第一书记,组成‘优质农产品产业联盟’,打造“泉享健康”济南市第一家生鲜配送平台,获得全国产品质量过硬信誉保证放心品牌、中国食品行业优秀服务商等荣誉。已与济南邮政展开深度合作,在龙奥大厦及附近小区先行试点,上线10天已经有5000多人浏览体验,销售额近万元。

三、完善监督机制,构建“无缝隙”监管体系。济阳区不断加大对扶贫项目的监管力度,增强项目发展后劲,确保贫困群众收益长期稳定。一是明确项目监管责任人。出台《关于在全区实行产业扶贫项目责任人制度的实施意见》,产业扶贫项目全部明确专人负责监管,监管责任落实到镇街、管区、村三级责任人。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项目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将扶贫项目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实施监管,各街镇每月对扶贫项目进行集中检查,区扶贫、财政、农业等部门每年至少开展四次集中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三是跟踪审计督导。选聘专业审计公司,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竣工后,聘请第三方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2019年以来,开展多轮产业项目“回头看”、拉网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巩固提升扶贫产业项目。四是建立公示公告制度。出台《济阳区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实施办法》,115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张贴公示牌,进一步增强扶贫资金使用及扶贫项目安排、实施、管理透明度。五是购买政策性保险。投资17万元,为村级“种养加”扶贫项目购买政策性保险“保底”,降低项目运营风险。2019年受台风“利奇马”等恶劣天气影响,垛石镇6个村103个大棚受损,保险理赔24710元,最大限度地减少扶贫产业项目的损失。

济阳区精准推进“插花式”扶贫模式,持续加强产业项目后续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行动,助力贫困村增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奋力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最终胜利。(推荐单位: 济南市济阳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