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岗”才有“为”“三无劳力”变“工薪一族”

——永新县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三无”贫困人口就业

2020年08月20日10:05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永新县国土面积2195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场、238个行政村,总人口53.14万,其中农村人口43.2万。“十三五”期间,全县共有106个贫困村,2016年退出贫困村33个,2017年退出贫困村63个,2018年退出10个贫困村。

近几年来,永新县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脱贫攻坚的系列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和市委“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的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脱贫摘帽目标,举全县之力,用“绣花”功夫推进脱贫攻坚。永新县人社局紧紧跟随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的战略思路,实行“就业扶持一批”,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身体健康无残疾,有意愿从事公共服务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优先托底安置不愿离乡、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就业,劳动者自食其力、劳有所得,农村社会稳定,乡村得到振兴。

精准施策 整合资源 开发公益岗位

设立“两个目标”,提高就业比例。一是两个70%。保洁保绿岗位,上岗率要在70%以上;乡村道路维护、医疗卫生、学校后勤等岗位,上岗率要在70%以上。二是两个100%。就业专项资金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上岗率达到100%;林业专项开发山林管护专岗,上岗率达到100%。

围绕“三类需要”,合理开发岗位。一是设立农家书屋管理岗。由县残联统筹设立,安置行动不便,但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发岗位117人,安置73名贫困劳动力,贫困劳动力上岗率达62.4%,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二是设立生态护林员、生态公益护林员、村级防火护林员等山林防护岗位。由县林业局统筹设立,安置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开发岗位568个,安置562名贫困劳动力,贫困劳动力上岗率达100%,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三是设立保洁保绿等公共服务性岗位。由县委农工部统筹设立,安置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开发岗位2385个,安置1689人贫困劳动力,贫困劳动力上岗率达71%,人均年增收3600元以上。

瞄准“四个渠道”,整合多方资金。一是瞄准行业专项资金。2018年调集行业专项资金1176万元,其中就业专项资金932万元,开发就业扶贫岗;残联专项48万元,开发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林业专项资金196万元,开发护林防火岗。二是瞄准部门资金。2018年,部门筹措资金投入803万元。特别是农工部统筹757万元,开发清洁岗位,解决了村庄保洁问题。三是瞄准帮扶单位资金。每个帮扶单位每年投入帮扶村庄资金不少于3万元。四是瞄准乡村自筹资金。2018年,乡村自筹资金投入88万元。开发垃圾转运、保绿等岗位,组建绿化队、保洁队,进一步提高了绿化美化管护水平。

有“岗”才有“为” “三无人员”变“工薪一族”

长期以来,永新县由于山林绵延,管理困难,存在一定的乱砍滥伐现象,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同时,由于村民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日常生活品包装物的增多,有乱丢乱扔的现象,导致垃圾堆积,使得农村村落的环境卫生状况堪忧。还有,农村的文化室、图书室缺乏管理人员,也使文化下乡流于形式。要消除以上种种问题,必须要有人。但村里的青壮年基本上在外务工,留下的是老弱病残。开发公益性岗位,既能解决贫困人员的生活问题,也是永新县社会良性发展的需要。

开发公益性岗位可避免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激发贫困人员的劳动热情。永新县人社局牵头,联系有关单位,对全县常住就业困难人口和农村闲散贫困劳动力进行全面调研。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按“分工明确和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设置公益性岗位。 2020年共开发保洁、保绿、山林防护、乡村道路维护和留守儿童看护等公益性岗位6633个,安置贫困人口5676名,较2019年专门为贫困人员增设了1500个岗位,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截至目前,该县已开发公益性岗位1万余个,近万名“三无劳力”变身“工薪一族”。

建立进退机制确保后续长效帮扶

退出国定贫困县之后,永新县建立了对在用人员、新增聘用人员和退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进退机制。一是加强对安置人员的后续帮扶,对于达到和即将达到享受期限的劳动力,后续引导进入扶贫车间、本地产业和工程项目务工,实现稳定帮扶。二是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聘用管理和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及时解除劳动合同。三是完善制度保障。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公益性岗位职数设置以及聘用人员的资格审核、督查考核和资金监管。对虚报、冒领、空岗、挂岗、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骗取岗位补贴的,除追回所有资金外,还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无”贫困人员多数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就业技能。为了使这些人能够适应岗位要求,永新县人社局及时跟进,针对贫困人员的自身情况结合岗位需求,组织培训资源下乡,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培训、操作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合格者才可以上岗。确保公益性岗位的劳动者,不再是一般的普通劳动者,而是逐步培养为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专业劳动队伍。

贫困户段冬兰,今年51岁,两个孩子,全家四口。自身口齿不清,老公因病导致眼睛看不清,不慎摔倒导致腰部严重问题无法直立,家中两孩还在读书,老公因身体原因无法工作,自己又缺乏知识和技能,无业可就,2018年安排公益性岗位—保洁员,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生活得到改善,顺利脱贫。贫困户刘建华,今年53岁,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年轻时因家庭困难没有读书,缺乏技能,不愿外出务工,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活。2017年安排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参加县里组织的消防、护林、防火等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后,一年收入有1万元,既获得了的业务技能,也增加了收入,深感党和政府的政策好。非贫困户汪三俚,家中六口人,年龄较大,自幼腿部残疾,初中文化水平,平时爱好读书,由于要照顾家庭和年龄原因不愿离乡。针对其自身素质等因素,2017年安排公益性岗位—图书管理员,周一至周五要下午上半天班,周六和周日全天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看书,还有收入,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目前,在永新的乡村小巷,活跃着约2400位手提垃圾桶的保洁员;在永新的崇山峻岭,穿梭着500余名臂带红袖章的护林员;在永新的农家书屋,端坐着逾百位温文尔雅的图书管理员。正是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撑起了永新县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一片天。(参评单位:永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