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黄浦江 悠悠小河情——上海浦东新区“沪滇合作”对口帮扶弥渡纪实

2020年08月19日15:14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波涛滚滚的黄浦江畔,盛开着朵朵的白玉兰……”是气势磅礴的上海市市歌的开篇,“哥啊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是缓缓抒情的弥渡民歌尾句。本相隔千里,但是一场空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让浦东与弥渡县通过“联姻”紧紧连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沪滇协助”的感人真实剧。而这两首优美的歌曲交相辉映,道出了上海扶贫干部和弥渡儿女同甘共苦、乐于奉献、不畏艰难的决心,成为弥川这块红土地上跳动的美丽音符。

一个援滇干部的情怀

多年来,一批批来自上海的援滇干部,不辞辛苦行走在弥渡的谷底山间,用双脚丈量着贫瘠的土地,用双手建出喜人的新农村,带给农民脱贫的信念,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场不悔的青春约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扶贫的情怀早已深深扎根内心,融入血脉: “在这里奋战的两年经历注定将伴随一生,让人刻骨铭记,难以割舍。‘北上广深’是中国的名片,但基层才是中国的最真实面貌!”这是援滇干部张晓阳从上海到云南大理弥渡挂职两年来的切身感受。张晓阳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英国留学,“海归”后任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局综合发展创新推进处副处长。2017年9月,他义无反顾地报名援滇,成为第十批浦东援滇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从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转战西南的深度贫困地区。在隆隆的号角声中,这个浦东汉子的赤子情怀,深深扎入内心,融入血脉。他到弥渡工作后,第一时间走遍弥渡全县8个乡镇89个行政村、52个贫困村和34个深度贫困村,到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后,他感触颇深的说:“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在弥渡,之前没吃过的苦,在这里吃遍了。”

一开始他听不懂弥渡方言成为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除了参加省州县的会议和向县委书记、县长报告工作之外,他几乎天天围着援滇项目转,走村串户做群众工作。两年下来,他已能完全听懂弥渡方言,80版的他,在弥渡工作期间一直保持着极简的生活方式,一身迷彩服、一双胶鞋、一个1.5升的大水杯、外加一个斜跨包成了他下乡串村入户的标配。整个人跑瘦了28斤,人也晒黑了,但精气神却更足了。前不久,上海浦东新区同事到弥渡参加公益活动,见到他时非常感慨:“这个穿蓝条纹的小伙竟是张晓阳?与原先相识的简直判若两人。” 实干!就是张晓阳挂职扶贫的行动,在工作上,他奉行“三不报”原则,即项目不落地不报、资金不到位不报、自己的内容不报。在媒体上,几乎看不到关于他的报道,但他却始终觉得行胜于言,兢兢业业奋战在脱贫一线。

与他一起下乡的工作人员这样评价:“张副县长抓工作用的是‘三昧真火’,即真抓实干、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当得知弥渡县人民医院检查设备落后的状况后,张晓阳用自己的帮扶见闻、故事等,真情说服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公司高管,向弥渡捐赠了一台上千万的64位CT机,并以优厚的折扣价为弥渡提供了一台核磁共振仪,并促成浦东周浦医院与弥渡县建成远程医疗诊断平台。两年来,他不仅把自身作为沪滇协作项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还尽己所能,协调企业给贫困山区的孩子送去关爱,甚至还动员家庭力量参与到弥渡脱贫事业中来。他的妻子以公司名义向牛街中心幼儿园捐款30万元,上小学的女儿捐赠了多年积攒的零花钱、压岁钱7万元,加上个人捐款,一家三口总捐款50万元。

两载援滇路,一世弥渡情。在援滇2年时间中,他只争朝夕,砥砺前行,默默贡献全部才智,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播撒在秀美的弥川大地,更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朴实热情的民族群众当中以实际行动和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回馈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

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的蜕变

走弥城镇高坪彝族村委会大树坪村,新铺筑的村间水泥道路干净整洁,村里的主干道旁安装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太阳能路灯,村旁400平方米彝族文化广场已经完工,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这个彝族村落已经全然蜕变。

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村民自红梅跷起了大拇指:“原来村里的大小路全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走不通,村里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村里人闲着的时间要打歌也没有一个合适的地方。现在村里的道路全部建成水泥路,安装了路灯,村里还建了那么大的广场,打歌有了一个好去处了。”而让高坪村委会小村彝族同胞罗树宗高兴的是,投资250万元建成的平坦的水泥硬化路,“这下终于不需要为雨天出行难而担心了,做梦都想不到我们这偏僻的彝家山寨也有了和城里一样的‘幸福大道’。”

高坪村是一个高寒彝族贫困山区村委会,是弥渡县3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多年来,基础设施滞后,群众增收较为困难。说起近年来各级对高坪村的帮助支持,高坪村党总支书记普荣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最近两年是高坪村历史上项目落地、资金到位最多的两年,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普荣富介绍,201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帮扶弥渡县高坪村240万元援建了彝族文化广场。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援助资金250万元,实现了6个自然村进村公路硬化,彻底改变村民出行难的问题。2019年又援助150万元为高坪村建成正大生猪养殖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创收26万元,真正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

一所边远人民医院的提升

2019年10月17日,在“国际扶贫日”这样一个特殊日子,上海周浦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明辉带领专家团一行29人再次回到他8月前支医帮扶三个月的弥渡县人民医院,开展健康扶贫,用特别的方式再次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役中来。时间回到2018年11月19日,王明辉作为第一位派驻专家到弥渡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帮扶。家住寅街镇的张大哥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不幸途中遇到车祸,被及时送到弥渡县医院,恰逢王明辉坐诊。王明辉第一时间和县人民医院医生一起组成手术团队,为张大哥实施了左胫骨骨折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外踝骨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踝骨拆闭合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张大哥恢复良好,5天后就能拄拐下床行走。张大哥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当面给王明辉送上了感谢信。在王明辉主任的帮扶指导下,县人民医院外二科(骨科)整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手术质量明显增强。接着王秋波主任作为第二轮派驻专家到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制定帮扶计划,每周在科室进行教学讲课1次,每天开展教学查房。同时还积极为科室建设出谋划策,通过传帮带,为弥渡县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弥渡县人民医院承担全县33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由于交通原因,当遇到危急重病情时,县域内老百姓很难及时转到上级医院,大部分时候,县医院是全县老百姓的最终救治医院,是“终审判决”点,特别外伤、重症等疾病救治能力急需有力的帮扶和支持。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为弥渡县人民医院捐赠了一台价值数千万元64排CT,同时在县医院采购1.5T核磁共振过程中给予极大帮助,积极推进了弥渡县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为弥渡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爱的力量。而经过前期精心准备,弥渡县人民医院连接上海周浦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成功运行,标志着弥渡县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上海专家“面对面”的诊疗服务,建立架起了弥渡县人民医院与千里之外上海周浦人民医院的一座爱心桥梁,通过视频会诊既能在探讨交流过程中提高我县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又能让老百姓不出县就可以享受到 与上海同质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一段“水往高处流”的佳话

以前没水,自己担水浇地一小时也就能浇五分地,两小时浇一亩地。现在有水了,一小时浇四五亩地都没问题。”一年前,德苴乡团山这个缺水的小山村架通了甘甜的自来水,村民鲁金贵的生活随之变得越发美好了。一旁正在用自来水洗衣服的妻子王贵仙补充道:“以前每天去一公里外挑水,一早上挑三四担才能灌满一缸水,现在拧开龙头,水就哗哗的来了。”

德苴乡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地难以涵养水源,是大理州有名的旱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复杂,旱灾发生频繁,当发生中等干旱年份时,农村饮水就得不到保证。

在深入实地了解的基础上,浦东高行镇精准帮扶德苴乡团山村200万元的饮水工程,从此解决了团山村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问题,结束了团山村民世代打水的历史。

在团山村委会小立石三岔河取水点,日出水量1200立方,深326米的机电井已经打好,高压电路已经架设到位,深井旁边的水池和泵房已经建好。从机井打出来的水,通过泵房,经过管道被送入400米的山顶上200立方米的总水池。山顶池边立了一道标语:“吃水不忘挖井人,沪滇携手奔小康”。随之,伴随着投资300万元,建设完成光伏太阳能,解决抽水用电问题,降低村民用水成本。2020年实施,浦东新区将投资246万元,主要架设农业用水管道,有效解决4000亩耕地用水问题。在上海浦东新区持续真情对口帮扶下,成就了一段段“水往高处流”的佳话,弥渡一片片干涸的土地获得了浇灌。(推荐单位:大理州弥渡县扶贫办) 

(责编:实习生、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