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云州的“护花使者”

桑莉媛 麻 潞 焦搏文

2020年08月13日14:45  来源:人民网

夏末秋初,塞外大同,天高云淡。

“趁着这几天天气好,要抓紧时间晾晒,争取卖个好价钱!这几年,黄花让我家过上了好日子!”凌晨3点刚采摘完黄花的西坪镇唐家堡村村民李丽霞,没休息几个小时就又赶着到晒场去。

黄花,俗称金针菜,又名忘忧草。黄花“金贵”,由于阳光充足、土壤富硒,全国客商公认大同黄花品质最好,盛产期亩均收入7000元以上。但黄花也“娇贵”,晨开暮闭,一旦错过日出前最佳采摘期,花瓣破开、花苔不保、药用价值全无。

正因如此,不论是在种植技术、田间管理,还是采摘烘干、市场销售,既“金贵”又“娇贵”的小黄花,在各路 “护花使者”的精心呵护下,成为盛开在农户小康路上的“致富花”。

田间地头的“花保姆”

当黄花肩负起产业升级、脱贫攻坚的重任之时,云州区黄花产业发展办公室(下称黄花办)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

“黄花办,其实就是黄花‘保姆’。”担任黄花办主任的安一平笑着说。

近年来,大同市把黄花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振兴乡村的重大举措,云州区成立黄花办和黄花协会,先后出台各类扶持政策21项,开启全程“保姆式”服务模式,让小小的黄花闯出致富好门路。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的花倾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花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晾晒黄花菜。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刚成立黄花办时,政府请了很多农科院、农业大学的专家 、教授来授课。但是没讲多久,农民就散了一半。“为啥?听不懂呀。”安一平一看,这样不行,专家讲的都是“真金白银”,对黄花产业发展非常重要。于是,他自告奋勇当起了“翻译”,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给大家听。这么一试,效果不错,渐渐地有关黄花的任何问题老百姓都来找他了。

黄花种到哪里、水力设施跟到哪里;新建晾晒场地、开放公共场地、解决晾晒难题;为黄花上保险,彻底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实施“黄花贷”,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农民种植黄花热情大增,由过去“不想种”变为“争着种”。短短几年,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从2011年的1.68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7万亩,形成109个“花农”村。

黄花多了,黄花办主任也火了。安一平说,这几年黄花办对种植户基本上是保姆式服务。缺资金?他们就与银行协调推出“黄花贷款”;怕风险?他们就向保险公司争取“黄花保险”;愁销路?他们就引进黄花加工企业……

“农户人人都有我的电话,问政策时他们喊我‘安主任’,要贷款时他们叫我‘安经理’,请教技术时又称我‘安工’。”安一平笑着说,农民只要有问题就会随时来找他,电话多到一天需要备两个充电宝,“我是一岗多职,全方位服务。有时凌晨4点钟打进来电话,可能会问今天下雨,有没有人收菜。”

谈到对黄花产业未来的期许,安一平说:“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幅提高黄花产品附加值;盛花期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吸引当地+周边游客,进一步带动农民致富!相信大同黄花产业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强!”

产业链上的“技术员”

闻着低温烘焙黄花散着的独特香气,走进三利农产品公司的黄花加工车间,结束了今天分拣工作的几位女工正在门口轻松地拉着家常。村里人手巧,黄花在她们手里,能变出好些个花样,黄花酱、黄花饺子、涮黄花、炒黄花……

不过不管端上桌的黄花是哪种做法,都绕不开黄花采摘后的第一步——晾晒烘干。刚采的黄花,如果没能及时晾晒就可能发霉、或者品质降级。黄花的品质下降了,农民的收入自然也就打了折扣。

大同三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一家集黄花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总经理庞乃东拿着一把即食的干鲜黄花说,“你们可别小看了它,每年有将近2000吨的干黄花从这里销售到全国各地,仅黄花一项的年销售额就能达到6000多万元,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依托云州区黄花菜、杂粮生产基地优势,三利公司与全区10个乡镇的2.1万户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在黄花采摘季节大量收购鲜黄花。

在加工车间内,鲜黄花10个小时后就会变成干脆脱水的黄花。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黄花进了车间,也就从传统的水泥地靠天日晒变成了专业的低温烘干。“只要10小时,鲜黄花就变成了干脆脱水的黄花。而且随着设备升级,能同时烘干黄花的数量也在不断提升,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阴雨天黄花晾晒难的问题。从田间地头直送烘干车间,这个距离也就几百米。”

今年6月刚成立的花倾城田间农业有限公司,是大同市云州区黄花产业加工处理的新兴企业。负责人黄飞从企业成立之初,就对黄花产业的标准化倾注了格外多的心思:“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从基地种植端开始的管理规范,制定标准、分级管理,从种植标准、产品标准到管理标准都要有认证的溯源系统,让消费者看得明白、吃得放心。”

目前,以三利、花倾城为代表的企业正在打造黄花酱、黄花面膜、冰鲜黄花、即食黄花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不断延长黄花的产业链条,提高黄花的附加值。

“大同黄花是金字招牌,我们把加工、销售和品牌推广做好,黄花的价格高,农民们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黄花的种、采、收、销流程也会越走越顺畅。”黄飞说。

合作社里的“经纪人”

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杨旗已经与黄花打了27年交道。从24岁到52岁,他只专注做一件事,就是让黄花菜卖出好价钱。

从刚开始把家乡的黄花菜拉到200多公里外的呼和浩特去卖,到不少客商主动联系上门收购,再到成立下榆涧村志海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杨旗作为田间地头走出的人大代表,始终关心着乡亲父老的生产生活,成为了黄花菜经纪人。

2011年,云州区将黄花菜确立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针对贫困户资金困难的实际,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得到消息后,心潮澎湃的杨旗不断奔走于农户之间,带动全村50多户贫困农民,流转土地500多亩,成立了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标准、加工质量。由于黄花品质优秀,价格比普通加工的每斤高了4元,增收100多万元。

收购到的黄花被加工成为各种黄花产品,送上人们的餐桌。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诚信树品牌,合作社成为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燕之坊黄花菜供应基地。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三统一管理模式,免费向基地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与病虫害防治,有效增强了基地的生产效率。今年合作社又流转了邻村108户贫困户的500多亩土地建设有机黄花标准基地。每亩地年租金500元,秧苗钱3000元到5000元,仅这一项平均每户收入1.5万元到2万元。

黄花盛产期到了,杨旗奔走在加工车间和黄花基地,平均每天收购周边农户鲜黄花菜四万到五万斤。今年七月大同阴雨天较多,黄花不易保存,他优先收购周边贫困户种植的黄花,和晴天收购一个价,得到农户们的认可。杨旗的做法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在全区合作社推广。

“为什么回村里办合作社,我有一个信念——带动村里的人都富起来。我父亲曾经跟我说,一个村想要富起来,不能一个人富。10个人里必须有9个富起来,带动另一个人,这个村才能整体富裕。”杨旗说,以前是蹬着三轮车收黄花,现在三轮车换成了“依维柯”汽车,光他们村就有30多台!

小黄花变成了大产业,舞台更大了,责任也更大了。

“小黄花、大产业,要保护好、发展好,让它成为人民群众的‘致富花’”,回忆起5月11日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情形,杨旗激动依然,“这是总书记的指示,也是我们发展黄花产业的信心之源。”

致富花开,云州忘忧。 

(责编:余璐、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