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江苏篇

金陵水乡钱家渡,找寻幸福与归属的地方

于洋  顾姝姝  常红

2020年07月30日15:27  来源:人民网

金陵水乡钱家渡全景(江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盛夏,江南。梅雨季尾,雾气氤氲。

江宁钱家渡,静卧在秦淮河、溧水河、句容河三河交界处,犹如羞涩的江南少女,在不疾不徐中迎来夏日清晨。

眼前的村庄,满眼盈盈绿意,满耳啾啾鸟鸣……5年前,这里却还是一个没资源、没资产、没项目的南京市级经济薄弱村。

如今,随着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桥畔一庭,渡边一院,一泓碧水穿百亩良田,乡间小路连十里人家。与之相随的,村民生活富足且幸福。

钱家渡,正在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新名片。

生活条件大变样,幸福美满在家园

“你看眼前这条河,几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呦!”

采访结束,记者为钱世宝在他自家小院拍下一张全家福。 (常红 摄)

今年68岁的钱世宝,生在钱家渡,长在钱家渡。他在村办企业辛勤了大半辈子,退休后儿子想接他到市区住,可他就是不愿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乐意守着老父亲安享晚年:“你自己看嘛,要说现在,哪里的环境能比家乡好?”

2017年8月,钱家渡自然村成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批45个试点村庄之一。村集体统一规划建设,清理河道垃圾,改造泥泞土路,钱世宝家的老房变成了“乡村别墅”。院子外就是清清的河水,小院门口的花开得灿烂,门前的泥泞路也铺成了宽宽的石板路,河边的石榴压弯了枝头。“水再没有难闻的味道啦,等院子里的桂树开了花,坐在院子里,桂花飘香,看院外河水,那才舒服嘞!”老钱笑道。

村集体不仅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还实现了“老有所养”。老钱家现有的 11亩土地,通过土地流转,每年能拿到分红12000多元,加上他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以及老伴和老父亲的近千元农保金,日子过得舒心美满。对他来说,生活在这里就是天堂。

老钱家屋子的正中间,挂着一张四世同堂的全家福,照片里一大家子笑容满面,幸福感溢出了照片,流进了每一位看着照片的人的心里……

钱世宝家的小院门口花开得灿烂(常红 摄)

“闯出去”与“走回来”,招商引资唤回“远嫁女”

特色田园乡村发展政策犹如“催化剂”,不仅让乡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资产置换、国企帮扶以及招商引资引来了“金凤凰”,还唤回了一批有能力、有情怀的“农村娃”。

陈叶琴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何卓彦 摄)

“以前的农村孩子,哪个不想走出去?”在钱家渡经营饭店的陈叶琴感慨。当年她十六七岁就离开了家乡,南来北往四处打拼,陈叶琴在深圳打过工,在武汉办过驾校,做过服装生意,生活早就奔了小康。

“之前在外这么多年,我的户口一直都在老家,基本上每年都会回来住住。”陈叶琴对自己是钱家渡人颇感自豪。随着年龄增长,陈叶琴对家乡的眷恋愈发深厚,钱家渡的开发让她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带她参观,详细介绍村民参与经营的优惠政策。经过考察,2018年4月份陈叶琴确定经营特色餐饮,次月,钱家渡第一家村民参与经营的农家乐“和平饭店”顺利开张。

和平饭店(冷金明 摄)

水乡建设由区属国企统一建设、开发、运营和管理,效率高,效果好。统一运营让陈叶琴少操了不少心,通过经营特色餐饮,陈叶琴每年有近20万元的收入。远嫁他乡的她,此时的心已留在钱家渡。

“水乡环境这么好,等老公退休了,他也准备跟我回来。”当年一门心思走出农村的女娃娃,如今计划带着武汉女婿回娘家,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不仅让她富了,也让周围的村民富了,更化解了她多年来一腔乡愁。

从“负债”到“典型”,种植大户又有新目标

跟陈叶琴兜兜转转,回乡创业不同,今年43岁的种植大户杨长根,没离开过这片给他生命、又给了他机遇的土地。

杨长根十几岁开始做汽修,虽然日子安稳,可他总觉得生活里少了些什么。

2010年他从镇上回村探亲,看到村边大片荒废的土地,杨长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靠着信用和“一张脸”四处筹借了20万元,承包土地、购置设备,做起了新时代的新农民。

10年来, 守着“绿水青山”,杨长根注册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流转了400亩农田,夫妻俩每年的收入达到40万元。近几年他不断钻研“虾稻共作”技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现在,他还有了新目标:趁着政府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东风,发展农业旅游。农业参观体验、景观垂钓、特色民宿……这些都在他的规划之中。

杨长根在研究虾稻共作(受访者供图)

美丽乡村建设在钱家渡开了花、结了果,老百姓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这些勤劳又充满智慧的钱家渡人,只是富庶江南的一个小小缩影,映射着一大批享受着政策红利、追求美好生活的江南人们。

金陵水乡的夜晚,多雨又多情。傍晚,江南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老钱家张罗起了晚饭,孙子玩起了“平衡车”,屋子里笑声盈盈。

“和平饭店”的灯牌,在雨夜里俨然成了一景,送走老友,时刻准备着迎来新的客人……

钱家渡村边一景,小桥流水人家。(常红 摄)

 

(责编:董晓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