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道光》扶贫人物系列报道——

杨军:搭建农产品推广平台 9个月销售600万元

人民网记者 勾雅文 史雅乔

2020年06月15日14:27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编者按】2020年是脱贫收官之年,在决战攻坚的前线,那些奋斗在基层的扶贫人以他们的行动和信念为武器,向“贫困”发起了总攻。他们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之路,也照亮了人们的心。面对扶贫这样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他们有什么想法,又是如何解决了一个个困难,完成了自己使命?人民网扶贫频道记者对一线扶贫人进行了采访,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故事。

2019年4月普通的一天,玉皇庙村迎来了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杨军。从此,这位年轻人,从一位电力工程师变成了驻村的第一书记,而这座普通的小村也开始变得“不普通”……

玉皇庙村地处齐鲁大地,位于山东菏泽东明县城东北10公里。杨军来时,正是村子遇上困难的时候。

过去,玉皇庙村主要靠工业反哺农业。村党支部书记关志洁介绍说:“可是后来企业遇到了困难,村里也就遇到了生死存亡的转折点。”

挑战在前,为了寻找扶贫工作的思路,杨军开动脑筋,走访调研,挨家挨户地摸清了村情民情。他说:“我想探索出一条山东院帮扶乡村振兴的道路。”

杨军口中的“山东院”,全称为“国家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山东院”是他的“娘家”,也是他为新村谋发展的坚定大后方。

图为杨军(中)调研农产品生产情况。

充分结合“娘家”优势

帮村里搭平台、渡难关

在玉皇庙村所处的东明县,有很多农产品生产企业一直面临着经营难题——生产了好的东西,却卖不出去。过去,县里、村里的农业一直靠工业反哺,但随着工业企业发展下滑,玉皇庙村的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玉皇庙村的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在当地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杨军提出,要利用玉皇庙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搭建东明县优质农产品推广平台,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有了决心,方法总比困难多。

为了干好扶贫工作,曾经作为电力工程师的杨军,不仅丰富利用起了自己关于工程造价、工程评审、工程管理的经验,还向“娘家”山东院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帮扶意见。

为了支持杨军关于搭建农产品推广平台的想法,山东院的院领导和杨军一起,到村里走访调研,了解情况、疏通关系、沟通需求。半年的时间里,杨军在“娘家”的支持下,成功搭起了“东明县优质农产品推广平台”。

9个月销售600万元

杨军成了“代言人”

在东明县农业扶贫相关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媒体的协调推动下,2019年10月,“东明县优质农产品推广平台”正式成立了。

截至目前,该农产品推广平台,已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

从无到有,从零到600万元,打造农产品推广平台,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并不容易。

平台的建设运营过程中,从产品到人员,从资金到品牌,从渠道到产品推广,处处都是难题。为了夯实平台实力,打通各种难点,杨军注册了产品品牌、产品推广协会,同时还与邮政集团开展线上线下合作、与高校签约开发“自媒体+商城”电商平台、建设东明县优质农产品展览馆等。

“轻资产、平台化、信息化、品牌化”,杨军表示,玉皇庙村的产业转型升级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现在,杨军自己俨然已经成了玉皇庙村农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无论走到哪,他都不遗余力地推广、浸透着村里的农产品推广平台。他说:“这可是大家伙儿的辛勤汗水与希望共同浇灌出来的‘宝贝’!”

图为杨军(左二)走访农产品基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打造现代农村田园综合体

东明县优质农产品推广平台,是杨军留给玉皇庙村实现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致富宝。

扶贫,还要不返贫。杨军表示,平台建起来了,乡村还要更加“智慧”。

为了让村里做到实实在在的致富,杨军在驻村期间还带着村民参加培训班、训练营。村民王建国,成立了山东一品农夫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杨军带着他一同到山东大学参加县域经济高级研修班培训,又给王建国报名,参加国家电投远方乡创企业家训练营活动。

玉皇庙村目前正在打造现代农村田园综合体,目标是发展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农旅小镇。杨军的到来为玉皇庙村的未来规划带来了“智慧电力”——利用“娘家”山东院的专业电力资源,杨军将院里智慧能源中心的专家团队请到了玉皇庙村。

“我们申请了政策资金30万元,由山东院进行设计,改造了全村的路灯,解决了村里路灯老化的问题。”杨军说。

目前,山东院智慧能源中心的专家团队正在商讨,准备在玉皇庙村打造一个智慧能源的示范点,利用村里的现代产业园,建设一万平米的光伏发电基地,后续可以为当地一些能耗消耗较大的企业,提供解决能耗和能源的思路和方法。

不忘初心,知行合一。

现在,杨军心心念念的,是如何继续整合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电商服务平台,让村集体经济厚起来,让村里的百姓真正地富起来。

刚到玉皇庙村的前两个月,杨军水土不服,瘦了七八斤。如今,他早已适应了村里的生活。忙完一天,杨军喜欢用鲁西南人最爱的西瓜酱,拌着村里自产的富硒面条,一碗吃下去,又踏实又幸福。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能更接地气的到村里边去为人民谋幸福,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责编:勾雅文、庄红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