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来滦平的时候,便去承德市开了一个会,是交流汇报会,由副市长王成主持。
当时应该是我到滦平的第三天,一切都还是陌生的。在路上我抓紧时间阅读资料,一抬眼,但见天边旭日东升,一片璀璨。一路过去,山高水长 ,心胸一爽,未来变得那么近。
汇报时,我如实汇报了自己刚来的情况,同时介绍了我到滦平前和来滦平所了解到的报社的帮扶情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李宝善社长、庹震总编辑、王一彪副总编辑、许正中副总编辑、海外版总编辑王慧敏十分关心脱贫攻坚情况,进行重点调研并作出指示;二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三是全社总动员,共同扶贫;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汇报完后,我开始认真聆听其他同志发言。
我发现到场的大多是中央、国家机关到承德市各县区的挂职干部,初次相逢,看到这么多共同奋斗的同志,心里既感到踏实,又感到亲切。
会后,大伙儿没有立即走,找了个地方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谈完工作和经验后,人们开始聊起了生活,聊起了到地方来的感受,我大多时间是倾听,因为我挂职的时间最短,所以倾听和学习是必须的。在那个下午的斜阳里,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发现,到一个地方工作,面对一个新的领域,多参加会,尤其是交流会,是尽快进入角色的一个特别好的途径。交流会往往都是“同行同业”,他们的报告和发言就是你最好的学习材料,他们和你的聊天就是你最好的工作生活“指南”。这个时候,一定多听,多问,多联想。当然别忘了,要留联系方式,之后工作中弄不懂、想不通的时候还可以和这些同志通话,寻求建议和帮助。
人干事要有定力,要有主意,但一定要多听取意见,然后选择判断。听取意见时要虚心,也要内心清明保持定力,不要让别人来决定你怎么干,但要多询问他面对类似工作问题时处理的过程。一定要多听过程。
后来,一次去外县学习交流,在报告厅的过厅里竟然又碰到了上次承德开会认识的同为扶贫挂职的一位同志。两个人一见面,心里就自然生出一种亲切感,丝毫不勉强也不别扭。我们互相把着臂膀,站在春天的窗前聊了许久,窗外草地的小草正在努力地从地下往出钻。
还有一次,在外地参加扶贫大会,会议几天一直与同是报社挂职干部的一位同志在一起。我们一起去参加大会,一起参观扶贫成果展,一起侯车,这个过程中,我感觉是一种“享受”,享受共同奋斗的时光。在阿里巴巴集团总公司参加培训了解阿里的扶贫项目的时候,认识了更多扶贫同仁,他们都是在祖国各地的扶贫一线奋斗的同志。
每每在这种短暂的相聚中,我都有一种平实的兴奋感。什么叫平实的兴奋感,这是我想了许久才想到的词,我觉得只能这么形容,好像这种感觉既不是激动,也不是踏实,而且还让人特别提神。
这种感觉同时发生在我看到当地任职干部工作的一点一滴时。一次开会,看到前排滦平县常务副县长曾庆鹏的头顶的头发白了一大片,我刚来的时候,他一头的黑发曾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正在认真地看资料,他正在调配相关工作,他头上的白色就像窗外的白色,正在阳光下闪亮。
我们都在奋斗着,都在为这个伟大的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杨一枫,人民日报高级编辑,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河北省滦平县挂职任县委常委、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