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去马山,跑山马(中国脱贫传奇⑦)

=记者  叶  子
2019年12月06日08: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比赛现场。
  韦惠宝摄

游客在马山县三甲屯体验飞拉达项目。
  陆斌涛摄

“妈,网上传你爬树嘛,真咧?”

67岁的壮族阿婆蓝美勤想不到,自己只是瞧了一场比赛,连远在广州的儿子都打电话问她了。

啥比赛这么精彩?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赛段。

马山县这个穷了多少年的广西贫困县,竟然操办起国际体育大赛了。

当天,原本要去镇上碾米的蓝美勤,连围裙都没摘,就加入了围观队伍。人太多,她爬到树上占据有利位置等选手经过,不料被人拍下来传到网上: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系着蓝布围裙,光脚站在树上,笑盈盈地看比赛哩。

“我老是上树摘八角嘛,想看得过瘾就上树了。早知道会成‘网红’,还有记者来采访我,我都不敢爬咧!”蓝美勤说。

山里人爬树,不算大本事。山里办起这么大阵仗的比赛,才是稀奇。

稀奇的事接二连三。最早是在2016年,首届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开赛。

赛道就设在山弯弯道上,家家户户门前过。村民们哪见过这阵势,赶紧打扫房前屋后,还搬出“马山文化三宝”——壮族会鼓、三声部民歌、扁担舞,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

“好多地方都有观众敲锣打鼓为我们加油,感觉越跑越有劲”“马山的赛道很有挑战性,而且两边风景很漂亮,就像人在画中游”……电视里,中外选手接受采访,都对马山喜欢得不得了。

马山跑“山马”(山地马拉松),一炮打响!还拿回来一个“中国山马赛最美赛道奖”。

村民想:这山还成宝贝了?

毕竟,马山最不缺的就是山。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满眼石头山,一座接一座,跟刀劈一样。

山多,地就缺。在马山,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警戒线,老话讲就叫“九分石头一分地”。

地不够,水也缺。这地存不住水,一场大雨水连天,三天无雨地冒烟,逢旱必干、逢雨必涝。

山里头的贫困村,没有地表河,用水怎么办?在屋外砌个小水柜,用劈开一半的竹筒引下山泉水,雨水也留着。时间长了,水柜里都是青苔,里面水草疯长,村民们也只能喝这个水,因为“水比油贵”。

交通呢?很多路都是开山炸出来的,压根就没硬化,就算是越野车,开过去都会“刮底盘”。遇到急弯,再厉害的司机都得“倒一手”。更别提雨天山体落石了,扶贫干部开玩笑讲“下乡要冒生命危险的”。

山里穷,根本养不活一方人。种玉米?这营生最不赚钱,玉米1斤才卖1块钱。

生活这么难,咋不搬出大山?

“那不得!不得!”马山人连忙摇头摆手。世代住在山里,马山人对山有特殊感情,“开门见山觉着亲,背靠大山才有靠”。

可也受够了因山而苦的日子。马山人盘算,当地山多,绿色资源、文旅资源倒是丰富,讲起来头衔多得很,中国黑山羊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这一张张名片要是好好用,能把游客吸引来吧?

怎么吸引?还得靠马山的山。

“人家来选址时,我们还搞不懂哩。马山的山路,开车上去都难,还要跑马拉松?还要骑自行车拐来拐去地上山?后来才知道,体育比赛就是挑战越大越刺激。你看我们的自然岩壁也是,直墙一面,看着都累,但天然适合搞攀岩!”古零村弄拉屯屯长李华安说。

马山人恍然大悟。山还是那些山,劈不开也挪不动,可要搞体育,山就成了马山的最大优势。

跑过山马,马山又承办了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巡赛、中国-东盟山地户外体育旅游大会攀岩系列赛等大赛事。山里人不光是看个稀奇,赛事来了,游客多了,脱贫的路子也宽了。自2016年起,赛事沿线的羊山、安善、乔老、里民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

近3年来,马山有38个贫困村摘帽,7049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20.22%下降至5.91%。体育扶贫、文旅扶贫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脱贫率达到20%以上。预计今年底,全县还将有35个贫困村摘帽,2.33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再降至1%以下,马山将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县委常委、副县长黄子江是土生土长的马山人,他笑着告诉记者:“多少年了,马山人就盼着,要是马山的山能变成什么资源就好了,你晓得?现在真的实现啦,马山火咧!”

(责编:王瑶、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