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有志易成事(暖闻热评·驻村第一书记④)
【人物】“乡村主播”李宏波
【故事】菜地沟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李阳镇,地处太行山深处,此前一直是贫困村,全村人口154人,常住人口仅40人。2015年,在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的李宏波来这里,担任第一书记,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志路。李宏波在村里办了一个“菜地沟乡村之声”广播台,有“菜地沟新闻”“第一书记讲党课”“扶贫政策宣讲”“戏曲节目”等节目,还自费给村民买收听设备。通过广播,李宏波让村里人多了一个理解政策、了解世界的窗口。2016年12月,菜地沟村实现了整体摘帽脱贫,扶贫扶志让村子有了“精气神”。
【点评】
村里的大喇叭有啥用?以前不出声,现在热闹起来了,真就和脱贫致富有关系了?真别说,大喇叭的确藏着“致富经”。
大喇叭的“致富经”,与打开眼界、扶贫扶志息息相关。扶贫需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可是“扶志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需要实际的工作干出来”。怎么干?播音出身的李宏波想到了办“菜地沟乡村之声”广播台,村里的大喇叭播起了新节目:方言版的扶贫政策、村民喜爱的戏曲、本地新闻……
大喇叭响了,变化就有了。大家了解的政策更多了,对外面的世界也更熟悉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滴水穿石’‘自力更生’的话每天都讲,慢慢有了追赶的心态”。广播里还有脱贫户的典型故事,在全村公开表扬,大家讨论着、羡慕着,时间一长,奋起直追,脱贫致富攒够了一股子劲儿。可以说,扶贫扶志是个“技术活”。
扶贫扶志也是个“磨人活”。种牛项目有了、大棚项目有了,怎么让村民参与进来、告别等靠要,成了关键。“扶贫政策喂到嘴边,但不张口还是没办法”。李宏波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拉家常,“聊天的过程,也是加油打气的过程”。有个老乡天天在家“喝大酒”,在李宏波三番五次劝说下买了牛,并到养牛合作社工作,每月能挣3000元。不怕磨破嘴皮子、就怕懒汉不挪窝,项目再好也需要把老乡们发动起来,让村里人知道,“我要自己发力、自己挣钱”。
驻村书记是村民的带头人、贴心人,但不能啥事都大包大揽。李宏波说,“扶志难,但扶起志后事不难。全村有了精气神,干啥都有劲。”这股精气神,是驻村书记们干事的底气,更是村子长久发展的动力。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7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