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来到位于会宁县电商服务中心的陇禾轩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眼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只见十来名员工正坐在电脑旁,熟练地操作着淘宝、京东等后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当地贫困群众生产出的农特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最初,陇禾轩电商公司的成立,只是为了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后来,却通过参与一次次电商扶贫行动,让全县各种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电商扶贫的坚实后盾。
这家电商企业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开始,我们向农户收购地达菜,然后清洗晾晒加工后出售,都是在线下卖。随着电商越来越火,我也想通过网上销售,扩大销售渠道,同时提高产品的利润。”陇禾轩电商公司总经理史英说着进军电商行业的初衷。
2017年,史英在已成立的农业公司的基础上,创办了陇禾轩电商公司,开始向电子商务领域发展。
“开个网店容易,可要在网上把东西卖出去不容易。做好运营是关键,所以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史英说,与以前自己的农业企业不同,陇禾轩电商公司的员工基本都是以80后、90后为主,都有着丰富的电商从业经验。
“在网上销售以后,地达菜的利润提高了20%。”史英说,因为销路扩宽了,利润增加了,拾捡地达菜的农户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去年年初,公司收我们的地达菜是18.5元一斤,年底涨到了一斤26.5元。价钱涨了,每次能多好几百元,捡起来当然更有劲了。”经常为公司送地达菜的农户张彩秀说。
地达菜在网上的成功销售,让史英不再仅仅满足于销售自己的产品。
“会宁的农特产比较多,我们对接了一些合作社和企业,把小杂粮、亚麻油等农特产品都上架了。”史英介绍说。
随着不断的探索,陇禾轩电商公司的自身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在当地电商扶贫领域也开始发挥起重要作用。
2018年,因为雨水好,会宁县的马铃薯喜获丰收。为提升农特产品影响力,稳定马铃薯市场价格,会宁县自当年9月23日开始开展了“会宁马铃薯线上促销活动”,以每斤1.5元的价格收购农户家中符合标准的马铃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
在活动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负责收购工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白银分公司、陇禾轩电商公司等当地电商企业,则利用其成熟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网络运营平台,负责马铃薯的销售。
“我们主要通过微信的陇惠商场,将马铃薯销售出去。在去年的活动中,我们销售了1.85万件马铃薯,占总网销交易量的48%。”史英颇有些自豪地介绍道。
此外,陇禾轩电商公司还积极参与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会宁的对口帮扶活动中。
据了解,去年,会宁县进一步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与中投公司合作,建立“中投扶贫专区——会宁扶贫馆”。
去年10月底开馆后,陇禾轩电商公司就负责起对产品的采集、代发、上线、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运营。
“中投公司帮扶我省四个县区建立了京东扶贫馆,截至目前,四家扶贫馆累计销售额约1300万元,其中会宁扶贫馆销售额约900万元,位居第一。”会宁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王维平说,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中投企业的对口帮扶支持,也离不开陇禾轩电商公司这样的坚实后盾。
同时,陇禾轩电商公司还积极参与到当地电商培训的工作当中。“我们去年培训了约1100人次,帮助农户了解电商,最重要的是为电商从业者、农村电商站点的负责人提供指导。”史英说。
在会宁,如今像陇禾轩电商公司这样,在电商扶贫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在不断增多。
为了更大地发挥出这些企业的作用,去年,会宁县电商服务中心面向全县择优选拔了有上行能力、有规模、有影响的电商服务企业入驻电商服务中心,为全县电商从业者、农村电商站点合伙人提供服务。
“去年入驻的服务企业结对全县16个乡镇,对150多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进行代运营或培训,使众多农户家的苦苦菜、冬小麦粉、豌豆荚、小杂粮、地达菜、胡麻油等实现了网销。”王维平介绍说。
此外,入驻电商企业还依托其人才服务优势,采取“电商企业+农户”的方式,帮助8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网上销售扁豆、豌豆荚、胡麻油、粉条、地达菜等共1.6万斤,增加贫困户收入15.66万元。
“这些电商企业,如今成了咱会宁电商扶贫的坚实后盾。”王维平感慨地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