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脱贫更有底气

2019年04月15日08:54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稳就业脱贫更有底气

  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的殷殷嘱托,是我们大力实施内外并扶、志智双扶,让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的根本遵循,让贫困群众从“要我就业”到“我要就业”转变的根本遵循,成为了我们扎实推进就业精准扶贫、精准就业脱贫的致胜法宝。

  只要就业稳,收入就能增,脱贫就更有底气。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过去的一年,黔南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设施优化就业、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提升技能增强就业、注重扶持激励就业,在实践中趟出了一条抓好就业扶贫,推进精准脱贫的好路子。

  人无业不立,人无业不富,人无稳业不安。就业扶贫贯穿于危房改造、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之中,贯穿于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之中,与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们自信地看到,从“1+9”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到“下大力气调整深度贫困地区种养结构”“尽最大努力抓好民生兜底,破解基础设施瓶颈”“用改革的办法大幅增加资金投入”,一项项贯穿于服务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的制度设计越来越细。

  我们自信地看到,从“春风行动”“夏秋攻势”专场招聘的人流攒动,到“同步小康+网络招聘”“入户送岗”的延伸拓展,再到“就业转移”“就业快递”等创新创造,一项项贯穿于服务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多。

  我们自信地看到,从“聚焦脱贫攻坚,目标不发散;聚力脱贫攻坚,力量不分散;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功夫不做虚”的“约法三章”,到“问题大排查、解题大竞赛、破题大落实”三大专项行动的生威发力,一条条贯穿于服务贫困群众就业脱贫的意见措施越来越实。

  打蛇打七寸,破竹先破节。我们全面落实“两个80%”“三降低两面向一加分”政策,为贫困地区充实公务员45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489名,制定出台《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加大拓宽脱贫一线高级职称认定力度,加大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评职晋级“绿色通道”畅通力度,积极推行贫困地区“全科教师”“全科医生”定向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奔赴脱贫一线,吸引超过7万名高校毕业生来黔南就业创业,全力助推贫困群众更换“思想之血”。

  “产业+就业”乃弓之左右、车之双轮。我们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75亿元,扶持创业2891人,带动就业9109人;发放创业孵化基地一次性补助330万,累计孵化企业553家,吸纳就业1.6万人;发放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补贴6891.02万元,惠及就业困难人员7738名;发放稳岗补贴879.38万元,惠及企业职工3.2万名;为6827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562.5万元,派遣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3570名,全力助推企业发展与就业创业“双赢”。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我们大力推广“订单”“定向”“校企合作”、探索开展“农民夜校”“田间课堂”,培训贫困劳动力5.96万人,训后就业创业4.5万人,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创业3.9万人,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1.35万人。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培训贫困劳动力4909人,促进1.1万名贫困劳动力顺利就业;建立18个省际劳务协作工作站,支持1.6万名贫困劳动力省外稳定就业。

  我们选派400余名“就业干部”到贫困县、贫困乡及贫困村开展挂任职帮扶、驻村集团帮扶、结对常态帮扶,争取帮扶资金400余万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完成近80批次5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技能提升,促进4000余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脱贫。

  大量事实充分说明,无业可就,便贫无可扶、贫无可脱。当下,黔南人民更真实、更具体、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充分说明,所有脱贫攻坚工作向就业脱贫聚焦、各种脱贫攻坚资源向就业脱贫聚集、各方脱贫攻坚力量向就业脱贫聚合,就一定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就一定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周仁善

(责编:张玫、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