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保险助推农村三产融合

2019年04月04日08:46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以农业保险助推农村三产融合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工作方向,鼓励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同时,也对解决扶贫产业长效发展过程中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新要求。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基地,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是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点。农业保险作为衔接一二三产业的有效工具,应紧扣新时代需要,精准对接“三农”的避险需求,肩负起助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任。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种植业保险总承保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63.8%;创新型种植业保险业务占比66%;2016、2017年度参保贫困县累计获赔1.66亿元

  经过多年发展,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逐步走向科学和规范。无论是在农业风险的预防,还是在灾后农业生产的补救以及农民经济损失的补偿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全省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切实解决了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问题,促进了龙江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1.覆盖范围持续扩增。自2008年以来,省政府通过不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民有能力参保,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长显著,截至2018年末,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为11.17%。2018年,共有11家保险机构在黑龙江省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种植业保险总承保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63.8%。可见,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对地方农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得以提升。

  2.产品供给体系优化创新。近年来,黑龙江省在加快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通过扩大保险责任范围、分档设置保险金额、全面降低保险费率等有效途径,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农业生产。2013年以来,全省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累计承保面积达到126.36亿亩,提供风险保障2171亿元,累计赔款122亿元。此外,省内保险公司在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的设计。其中,创新型种植业保险业务占比66%,创新型养殖业保险业务占比34%,具体涉及制种保险、收获期保险、价格保险、畜禽养殖保险、各种指数类保险等。多维度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更加契合当前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农业保险需求,为农业经营主体带来实实在在的保障。

  3.助农效益进一步提升。2016年是近年来我省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一年,全省干旱、台风、冻灾、涝灾等灾害合计支付赔款40.6亿元,受益农户66.06万户,最高单户赔款金额903万元,这充分凸显了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强大的助农效益。并且,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行业,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风险保障需求,助力产业扶贫,在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效。2016、2017年度参保贫困县累计获赔1.66亿元,为稳定灾后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黑龙江省保险公司在全省4个地市7个县区开办的支农融资业务,带动了783户贫困户893人实现就业增收和收益分红。

  农业保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激励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从而提高政策扶持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对农村三产融合项目进行精准投保从而保证农村三产高质量融合

  1.发挥农业保险风险管理的功能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风险管理成为各国农业政策支持的热点。农业保险作为一种科学的农业风险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持续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筹措救灾资金的负担,成为政府实施农业保护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方式。

  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方面,农业保险及其财政补贴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无风险收益的增长,可以激励农户增加农业生产投入,进而提高政策扶持农产品的单位产量,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部门只对政策扶持农产品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或者对其提供相对较高的保费补贴,那么将打破农业经营主体原来的利润平衡条件,此时政策扶持农产品的边际收益较高,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农业经营主体将会向该农产品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源,从而最终达到产业兴旺的效果。

  2.以农业保险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保险制度作为处理农业风险的重要财务安排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可以提供风险保障。黑龙江省农业生产连续多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总量稳居全国首位。并且,伴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黑龙江省土地流转总量持续攀升,农业规模化经营成为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农业作为典型的风险产业,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势必伴随着更高的风险。而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最高效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转嫁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减轻农业灾害损失、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为推进黑龙江省农业供给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对于涉农加工企业及服务业而言,除防范自然及意外风险外,还可以发挥资金融通及信用担保的功能,提供信贷担保及产品质量保证。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战略指导促动下,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行业优势不断得到提升,逐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2018年黑龙江粮食加工转化率近60%,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00多家。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效。在黑龙江省农产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创新农业保险服务方式,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及涉农企业保险等保险产品,为企业日常经营销售活动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确保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行业稳健发展。进而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黑龙江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应发挥农业保险作为衔接一二三产业引线的优势,瞄准目标、找准结合点,为涉农产业提供全面风险保障,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助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动农业供给结构优化升级。

  以农业保险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对保费补贴做出倾向性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创新型农业保险

  1.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差异化,实现传统农业产业调整。当前,黑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产品较单一且保障能力普遍较低,对于大多数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在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循序提标扩面增品的同时,应对保费补贴做出倾向性调整,通过让部分险种优先向理论上理想的保障水平迈进,达到扶持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例如,在设计作为黑龙江省标志性农产品的大豆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时,可考虑增加对政策性大豆保险的财政补贴,让参保该险种的农业经营主体得到最高档标准的保险金额与风险保障;相反,若想减少某一农产品产业占比,可在部分地区采取仅为该农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最低挡标准的保险金额与风险保障。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传导机制,间接实现让农业补贴带动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2.通过创新型农业保险分区开展,实现优势农业产业兴旺。随着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产业日益增加,带动当地经济蓬勃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缺少有效分散风险的途径,直接导致部分农业经营主体望而却步,严重阻碍了地区优势产业兴旺。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分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政府可联合保险公司开展实地调研,对各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进行统计和评估,选取创新型保险需求较旺盛的地区,精准对接该地区农业风险保障需求进行初步的产品设计与试点,逐步建立直接覆盖物化成本、完全成本和基本收益的保险保障体系,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产品质量保证保险、涉农企业保险等涉农保险产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到地方特色农产品产业之中。并且,在补贴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政府可尝试对创新型农业保险进行资金支持。对相关险种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同时可尝试对代理的保险公司提供经营管理费用的补贴,调动保险公司承保和农业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促使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实现本省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充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此外,省政府可与农担公司等相关机构配合提供后续风险保障。

  3.通过增加产业资金有效供给,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农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级政府可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业保险的联动机制,让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地经营权、未来收获的农产品等可作为抵押物的资产进行担保,参与到涉农信贷体系中。优先对用于各地区政策扶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与加工的贷款提供保证保险业务,形成贴合各地方实际情况的农业保险与金融贷款共同支持农业发展的机制,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实现黑龙江省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可持续发展。此外,相关部门可尝试采取一定程度上的补贴,通过降低信贷利率或保证保险费率,降低政策扶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调动农业经营主体对特定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政策导向下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编后话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农业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完善包括农业保险在内的农业金融制度,从而加快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力推“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脱贫攻坚战“最吃劲”的时候,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农业保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建议,可供参考。

(责编:张玫、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