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从“一步跨千年”到“跑步奔小康”

李 斌
2019年01月09日08: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祝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越过越红火”“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每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都会特别提到困难群众、贫困人口。“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们走访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看看这里写下了怎样的“脱贫故事”。

——编 者 

白墙灰瓦的现代住房错落有致,蔬菜大棚、农家乐、电商网点散落其间;柏油路、路灯、洁净水源、宽带设施一应俱全,整洁厕所、生物质炉、家电家具不一而足……若非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3年前还土坯房零零散散、人畜混住、收入贫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2018年已实现所有贫困户脱贫。

凉山州大多数地方,处在地形崎岖、海拔较高的大凉山腹地,交通闭塞、气候高寒,天然阻断了许多致富可能。从西昌出发前往火普村,没走多远车外温度就显示下降了近10摄氏度。不要小看了这降温,积温不足,大多数农作物都无法正常种植。大凉山几乎聚集了所有的贫困因子,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发育不足、自然条件恶劣交织一起,令脱贫攻坚的难度陡增。然而近年来,质的飞跃正迅速发生。2018年春节,在四川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来到火普村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火普村这朵红红火火的“索玛花”,成为凉山脱贫攻坚的成功范例?

从过去刀耕火种的土豆、荞麦、元根“老三样”,发展到今天蔬菜大棚里羊肚菌、草莓等“新物种”,是市场经济的暖流融动了高寒气候的冻土;推进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借牛还牛”“借猪还猪”,是机制创新盘活了发展资源;农民夜校传授知识技能、火塘夜话激发致富干劲、道德银行涵养文明习惯,是内生动力的激增甩开了脱贫致富的臂膀;县级领导、帮扶单位、农技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各尽其职,“五个一”帮扶机制厚植起社会合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打赢脱贫攻坚战说到底,靠的正是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巧干、齐心干。

“嚯嚯嚯”的干劲,“火火火”的场面,凉山州涌现出一批像火普村一样走上脱贫攻坚快车道的彝家村寨。这背后,凝结着党中央的无限牵挂,汇聚着各级党员干部的无数心血。和凉山州委组织部的干部沙马木萨约采访时间,没想到他不仅工作日没空,连周末时间都“签约”给了帮扶贫困户,采访只好在深夜进行。昭觉县普诗乡李子村书记马海木牛,34岁的年纪却看着像43岁大叔;43岁的昭觉县委副书记刘建波,常被人以为是六几年出生的干部。“头发白了,皮肤黑了,但只要老百姓脱贫了,就苦有所值,自己也知足了。”为了万家灯火,为了惠此一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共产党人苦不埋怨,苦有所乐。

“曾经一步跨千年,而今跑步奔小康”。彝区群众不落一人进入全面小康,创造的将是媲美当年从农奴社会跨入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成就。从这个角度,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凉山州紧扣脱贫攻坚排兵布阵、调兵遣将,选派上万名优秀干部下沉到深度贫困地区,努力以党建全面过硬推动脱贫攻坚打开新局面。由此也就能明白,为什么感谢共产党、感谢精准脱贫,会成为彝族群众发自肺腑的话。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才有最关键的政治保障。

在贫困户吉地尔子家,习近平总书记特地叮嘱,“搬迁安置要同发展产业、安排就业紧密结合,让搬迁群众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在老百姓挽留下,连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马天,也有了新的目标:带领火普村,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致富发展。摆脱贫困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创造更多干部群众同心谋发展的佳话,凉山明天会更美好,中国未来不可限量。

 

(责编:蒋琪、张桂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