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昆山·贵州碧江东西部扶贫协作

携手“奔小康”:为脱贫攻坚贡献“昆山力量”

2018年12月11日20:12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李彤)尽管窗外景色很美,但山路崎岖、尘土飞扬,车行驶在路上如同扭扭车,颠簸起伏。虽然距离只有二、三十公里,但山路十八弯,越野车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进操作间查看食用菌(羊肚菌)培育情况,下田头看育菌大棚搭建进展,深入瓦屋社区龙塘组两位贫困户区家中访贫问苦……对江苏昆山挂职干部朱南新而言,山路行走的不易和扶贫工作辛苦,已成为工作中的常态。

朱南新表示,仅瓦屋乡食用菌(羊肚菌)产业扶贫项目,他和挂职干部、昆山东西部扶贫协作碧江工作小组组长孙道寻就来了不下10趟。此次,也是受他叮嘱,来了解该项目进展以及对贫困户帮扶的落实情况。

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深度融入碧江,昆山挂职干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带着感情挂职。

接力奉献,双脚“丈量”区情民意

2017年10月30日,孙道寻、朱南新作为第二批挂职干部,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孙道寻任碧江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朱南新任碧江区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刚到碧江第二天,他们便开始用双脚“丈量”起碧江的高山峡谷、村塞农家,了解区情和群众需求。

碧江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部,与湘、渝、鄂三省相邻,古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今有“黔东明珠”“黔东门户”之称号,是铜仁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同时也是武陵山扶贫规划中6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城市之一。全区国土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区内聚居着汉、苗、土家、侗、仡佬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在这里,挂职干部不仅要克服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还要克服山路带来的困难和不利因素: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做同样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

昆山和碧江自去年10月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关系以来,两地交流频繁。在互访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起全方位合作关系和扶贫协作工作机制。

为了“吃透”当地情况,挂职干部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足迹踏遍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收集一批当地干部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意见,扶贫协作小组的工作思路也在调查走访中渐渐明晰。

肩负使命,为脱贫攻坚贡献“昆山力量”

在位于铜仁·苏州产业园的鲲鹏通讯公司里,家在碧江的罗进英正和同事一道,在生产线上忙碌。此前,她常年在江苏常州打工,几年才回家一次。虽然收入过得去,但与孩子异地分离、不能照顾家人的烦恼时时困扰她。后来,听说昆山企业,主要从事研发、生产电子产品的鲲鹏通讯公司在家乡落户投产,便过来应聘。

“经过培训上岗后,现在每月收入跟在外打工差不多,最主要的是公司离家只有20几分钟路程,工作之余完全可以照顾到孩子和家庭。”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罗进英高兴地说。

采用“村集体+贫困户+农户”发展模式的瓦屋乡食用菌(羊肚菌)产业扶贫项目,运用昆山对口帮扶资金100余万元,再加上当地合作社自筹的18万余元,发展种植食用菌(羊肚菌)100亩。瓦屋乡副乡长杨晓华算了一笔账:平均每亩羊肚菌产量达300公斤,总产量达3万公斤,以每公斤140元计,可实现总产值达420万元、利润120万元。同时,实现土地流转费8万元、项目区贫困农户可增加务工收入3000至5000元。

在两地政府大力支持和挂职干部的努力下,“脱贫攻坚重在‘造血’功能,产业是最有力的支撑”已形成共识。如今,由昆山高新区与碧江经开区共建的6.18平方公里铜仁·苏州产业园核心区已进入实质运作阶段;除鲲鹏通讯投产外,一批产业项目或动工建设或签约落户,一批与贫困村集体、贫困户间建立利益联结的扶贫项目得以实施,为东西部扶贫协作注入“源源活水”。在以项目助推碧江脱贫攻坚过程中,碧江工作小组专门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台账,对利用扶贫资金建立的扶贫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扶贫项目落地生根。

“碧江群众朴实的情感和领导干部优良的作风以及对脱贫攻坚的决心和对挂职干部的支持,不断激励着我们踏踏实实干好扶贫协作工作,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谈及在碧江的工作,挂职干部们都深有体会地说。

甘作桥梁,携手“奔小康”

11月20日,在碧江坝黄镇,有一幢正在改造的两层建筑,整个改造凸显江南水乡风格,古典的白墙黑瓦体现昆山特色。孙道寻高兴地介绍,这是“昆碧幸福里”项目,由张浦镇、昆山民政、昆山慈善总会及金华村汤仁青等社会力量及个人共同投资建设,将建党建服务、公共服务、日间照料和留守儿童关爱等四大中心,为坝黄镇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教育、心理关爱等服务。

昆碧幸福里项目,不仅凝聚着昆山社会各界的爱心,也是挂职干部情系碧江、甘作桥梁、努力探索多方参与扶贫协作路径、携手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在挂职干部的多方牵线下,昆山与碧江已形成部门、乡镇、村村、家庭、村企、社会力量间等多层面结对形式和多元化、多层次、多领域的帮扶格局,获得各类捐助资金近1000万元。

其中,部门间实施了人才交流“六个10”计划,即:每年派10名优秀教师支教、10名骨干医生支医、10名农技专家支农、10名科技人才交流、10名优秀企业家考察、10名社会工作专家辅导等。

乡镇间实施“双向”结对,昆山8个镇、4个办事处和旅游度假区与碧江8个乡镇、5个街道全面建立结对关系,实现昆山所有乡镇与碧江区受援地乡镇结对全覆盖。

村村间结对立足昆山和碧江各村的发展实际,推动昆山8个经济强村与碧江8个深度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了深度贫困村结对全覆盖。家庭间结对借助民政、群团等力量,鼓励商会、协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碧江脱贫攻坚,目前,昆山220户家庭已经与未出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结对关系(今年力争300家),并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碧江区1062户所有未出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结对。

同时,将定向招工、项目扶持、社会捐赠、公益资金、民间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形成“多对一”的帮扶关系,重点发展经济作物、农产品深加工、“村头工厂”、田头“基地”,帮助贫困村增强“造血”功能。

(责编: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