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搬迁拔“穷根”,兴业栽“富苗”

2018年11月30日13:33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安徽:搬迁拔“穷根”,兴业栽“富苗”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国家级贫困重点县太湖县位于这片区域中,境内有刘邓大军刘家畈高干会议旧址、马庙革命烈士墓等。近年来,太湖县完善基础设施、实施易地搬迁、推进产业扶贫,贫困群众逐步摆脱“循环式返贫”,在脱贫增收之路上奋斗前行。

  易地搬迁开启新生活

  11月23日中午,在天华镇李杜村的周冲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两层小楼里,贫困户朱汉中一家人围坐着吃午饭。“过去可不敢想象能住这样宽敞崭新的房子。 ”74岁的朱汉中话语中满是感激。

  按照当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补偿标准,老朱一家三口共获得6万元的住房建设补助资金。去年9月,在政府的支持下,老朱一分钱没花全家人就住进了新居。 “过去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下山要半个钟头,下雨天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老朱说,搬下山后,儿子就近就业,家里多了份稳定收入。

  太湖县有15个乡镇,其中有8个为山区乡镇。这些山区乡镇,山高坡陡、耕地稀少、交通不便,农民生产生活十分困难。

  为彻底拔除“穷根”,2016年以来,太湖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要求,建立了“政府负责、部门主抓、乡镇落实”的工作机制,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力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

  “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特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走好这一步才能真正挖除‘循环式返贫’的根基。”太湖县扶贫办主任章根学告诉记者,“十三五”时期,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共1821户6298人,分三年实施,覆盖全县15个乡镇。目前全县已有1799户贫困户6226人完成搬迁。

  就近就业捧上“好饭碗”

  在位于新仓镇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内,工人们在忙碌。在太湖县兴盛针纺织品有限公司,来自新仓村的贫困户曹艾枝正熟练地将一副副棉纱手套翻面、锁边。同一个车间内,曹艾枝的丈夫正将次品手套重新拆成棉纱线。“我一个月工资三千元,老公也能挣个千把块,一家人生活算是有着落了!”一边忙着手里的活,曹艾枝一边告诉记者。

  曹艾枝家曾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患有严重肌肉萎缩的丈夫前几年曾一度完全丧失了劳动力,家中两个正值学龄孩子的养育负担重。通过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曹艾枝丈夫治病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去年新仓镇依托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立起产业扶贫基地,曹艾枝夫妇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今年我家肯定能脱贫! ”曹艾枝满怀信心地说。

  距离附近两处高速路口都不足20公里的新仓镇具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加上该镇人口资源较为丰富,2012年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建立。 “目前园区内已进驻了10家企业,吸纳了40多户贫困户在此就业。下一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建园区面积,增强产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新仓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党支部书记汪雪云介绍说。

  今年,按照“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太湖县依托农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实体,认定就业扶贫基地34家,吸纳贫困劳动就业人数437人,实现贫困劳动者增收200余万元;同时该县还建成并验收就业扶贫驿站共15家,吸纳贫困劳动者180余人,实现贫困劳动者增收156万余元。

  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路

  当前适逢香菇成熟,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的贫困户汪功平忙着采摘自家3个大棚里的香菇。

  妻子生病,孩子上学,汪功平一家一度生活困难。 2015年,村里引进了一家食用菌种植加工企业。企业一方面提供就业岗位给村民,一方面以包菌棒、包技术、包销售的模式鼓励当地村民自我发展。在了解到汪功平想兴建大棚养菌菇后,村两委主动帮忙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现在,老汪建起了3个食用菌大棚。如今,靠着3个大棚里的约6000个菌棒,汪功平家每年至少增收2万余元,一家人领到了脱贫光荣证。“为进一步减轻贫困户的负担,鼓励大伙发展,我们还以代建大棚的方式,让他们分3年还清建设大棚的钱,目前全村共有11户贫困户通过这种方式拥有了自己的食用菌大棚。 ”菌业企业负责人甘正德说。

  造血扶贫,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太湖县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能人大户联动、金融政策撬动、干部帮扶促动等措施,建立市场主体与村、与贫困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推进村级产业扶贫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脱贫攻坚“造血”功能,帮助广大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此外,该县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广现代农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力争使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致富产业,努力实现“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的优质化、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要想为贫困群众拔除 ‘穷根’,必须得同时栽下产业的‘富苗’。 ”章根学告诉记者,截至今年9月,全县已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7.2亿元,发展123家龙头企业和24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2.5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

  ·记者手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太湖县地处大别山区,山大沟深坡陡,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群众还在守着绿水青山受穷。近年来,太湖县着力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补齐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的硬件短板。同时,结合各地特有的资源禀赋,重点推动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目前,全县各地一批特色产业正在发展壮大,大批群众成功就业、创业,昔日“循环式返贫”的现象正在被彻底清除。

(责编:蒋琪、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