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挖掘社交电商扶贫潜力 助力土特产变“网红”

2018年11月25日09:36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李彤)如何将传统电商的平台优势与社交网络的圈群关系相结合,助推消费扶贫理念的落地推广,是业界关注的话题。在日前举办的“温暖中国·消费扶贫公益行动启动”活动上,业界人士表示,利用“传统电商+社交网络” 能够帮助乡镇企业营销升级,打通流量壁垒,搭建标准化产品的社群销路。通过线上线下互补,推动乡镇企业重视品牌、品质,促进全产业链提升,助推农户增收、县域经济发展。

工信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兼扶贫办主任姚广辉介绍说,2018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消费品零售额达40810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5.69亿人,移动网购交易规模为27370亿元,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6322.8亿元,2018中国社交电商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398亿元。“在社会化扶贫格局下,应该充分利用社交电商社区、互动的优势,促进贫困地区线上线下产品快速流通,助推农民增收。”

谈及电商扶贫的实践经验,河北省张北县副县长孟德良介绍说,截止到2018年9月底,全县在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1172个,网售产品包括藜麦、燕麦、马铃薯、口蘑等,网络销售额达到8291.3万元。“今年以来县里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对接,与淘宝、京东、苏宁、美团、中粮我买网等11家电商平台对接,签订了今日头条山货上头条合作。”他说。

在活动上,还启动了“淘宝1212人民的宝贝总决选”活动,自11月23日至12月12日,为期20天。通过淘宝直播平台有经验和能力的十位主播,把来自贫困县域的产品通过直播的形式推荐给消费者。在手机淘宝1212活动专题进行呈现,通过淘宝首页以及淘宝直播频道获得流量入口支持。

对于扶贫农产品的甄选条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扶贫办副主任兼秘书长葛爽介绍说,一是产品的主要来自国家深度贫困县或者具有贫困属性的区域;二是贫困县主推的、标准化的农产品及乡镇企业上行遇阻的农产品;三是所有产品提供必需由县里或相关部门出具证明,确保产品品质及安全可靠。

葛爽认为,消费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抓手,借助网红、直播、自媒体、社群、短视频、微商等社交元素,能够推动农产品品牌宣传、品质跟踪、监督管理,为消费扶贫提供有利支撑。

(责编:王仁宏、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