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富”脱贫记

2018年10月22日08:31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首富”脱贫记

恐怕以后这日子,是越过越穷了。

这是2014年,祁万邦念叨最多的一句话。

当时,搞工程投资失败的祁万邦不仅没有拿到谈好的报酬,还搭进去90多万元的本钱。这其中,除了20多万元的银行贷款,剩下的70多万元可是他大半辈子所有的积蓄。

祁万邦破产了。

消息传回村子,谁都不信。可不是么!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下塔迈村,谁不知道祁万邦。

开榨油坊、磨坊,搞养殖……几十年来,在村上,他家的条件那是数一数二的。

祁万邦也不愿意相信。

血本无归后,家里的100多只羊都被卖了抵债,银行的催款电话一通接着一通,老伴儿何兰芸身体一直不好,需要常年服药;儿子祁如珠左肩有些天生的残疾,干不了重活;自己呢,眼瞅快60岁了,还能干点啥?

老祁琢磨着,可越琢磨,心越凉。

“看着儿子一夜之间愁白了头,我那会儿真想上吊自杀,一了百了。可这债,不能留给娘俩啊!”

2015年,“一夜致贫”的祁万邦一家被村里评为了贫困户。

“一开始,还真是既有顾虑,又有些害怕。”祁万邦想,以前自己家的条件还不错,这成了贫困户,乡亲们怎么说我?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一家五口,每人每个月80元的低保金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些着落。想到这,祁万邦又把犹豫压到了心底。

“这两天家里还好吗?”

“有啥困难,你就直说。”

“这300块钱你先拿着用……”

扶贫局的干部隔三差五就来家里询问情况;第一书记兰却更是把他当做了自家人;联点帮扶单位的干部,每次到家里来,总是送来一些东西。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感受到的温暖越多,祁万邦心里就越不是滋味。“难道还要一直靠政府?政府拉一把,自己也得翻身啊。”

离祁万邦家不远,有个枸杞园。祁万邦和老伴一起,在园里谋了份营生。“以前有些手艺,就在园里搞些电焊,焊些网围栏,打了零工。一年下来,我们两个人能挣2万多元。”

重新振作起来后,生活也一天天有了希望。

2017年,干完了枸杞园的活,祁万邦和老伴又在光伏电站找了份工作,每个月都能有些收入。通过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政府又拿出5.5万元帮他们家盖起了新房。在政府扶贫产业资金的帮扶下,头脑灵活的祁万邦购买了三头价值21000多元的黑白花奶牛和一台中型粉碎机,加上原有存栏的五头母猪和一头公猪,祁如珠重操旧业,在家搞起了养殖。到了年底一算账,也有了2万多元的收入。

到了年底,祁万邦脱贫了!

“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的日子比前两年好多了,肯定有些人家日子过得比我们苦,我也是个老党员,一直给党添麻烦,我这心里不痛快!”跟三年前一样,还是一个冬天,可老祁的心情却完全不同,虽说还有贷款没有还请,虽说家里的日子远不如当年,可涌动在他内心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温暖和踏实。

今年开春,祁万邦和老伴在电站开了个小卖部,家里又多了个小孙子。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家人走到哪,都笑呵呵的。

6月,县上要表彰脱贫光荣户,致贫又脱贫的老祁成了村上的最佳人选。接受表彰时,不仅颁发了红彤彤的获奖证书,政府还给包括他在内的全县37户脱贫光荣户每人奖励了一辆三马子。

“当了这贫困户后,政府的每一次帮扶我都记在心里。前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算了笔账,这前前后后,差两千就到12万元了!我们国家这么大,像我一样的贫困户也不少,一户人家帮扶这么多,我们国家不简单!”祁万邦顿了顿,接着说:“国家不容易,我们这些扶贫干部也不容易,非亲非故,可为了我们能早点脱贫,他们比自己家的事情还上心。这些恩情,我一辈子记在心里。”

最近天气冷了,祁万邦也从电站回家了。

“又要过冬喽!”他坐在炉子前,念叨着。“等过几年有了钱,我和儿子打算在家办个家庭牧场,要是发展好,就带动村上家里条件差一些的乡亲们一起干。”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就像歌里唱得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记者 咸文静) 

(责编:张学娟(实习生)、张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