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干部的扶贫往事

2018年10月19日09:19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我在扶贫村工作的往事常常在梦中浮现:村民们勤劳的身影,弯曲陡峭的山村小路,低矮的村民小屋,潺潺的溪流,迎风飘扬的杉条,还有绿油油的生姜苗和红薯藤……一桩桩、一件件,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呈现。

  从1995年到2003年,我先后在冷水滩区岚角山镇渣里口村、道县洪塘营瑶族乡香花树村、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新田铺村、宁远县桐木累瑶族乡小源村等地驻村扶贫。

  近日,应新田铺村原支书马明亮的邀请,我与当年的工作队员曾庆廉、伍少林一清早在市区菜市场购买了2斤牛肉、3斤猪肉、2斤豆腐等食材,驾着私家车从冷水滩出发直奔双牌,然后从双牌水库大坝换乘小船到达新田铺村,我们先在村里转转看看,在这天然氧吧中尽情享受着,中午饭还是按当年大家“打平伙”的习惯,边吃边聊当年的扶贫往事。

  一、“愚公”移石

  当年的新田铺村交通闭塞,三面环水,是双牌水库中的孤岛。外面的生产资料运不进来,村里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我们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对村里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制定了办实事的方案,主要是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通路、通电、通桥、通电话和举办农民种养技能培训班,扩大虎爪姜生产规模。

  当年,面对村里连毛马路都没有的现状,进村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修好通村通组砂石路。首先,召开村党支部会,会上决定报上梧江瑶族乡党委批准,报扶贫后盾单位备案并争取资金。其次,召开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进行安排部暑和动员,并按路的总长度平均分配到人,要求“村、支”两委干部带头到工地修路,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紧跟着进场。当时,有一部分群众思想仍然想不通,他们说:“扶贫队员这样做是为了回到工作单位好写工作总结和得到表扬,这样做又白白增加了他们的劳动量。你们想得好处,我们宁愿在家扯胡子、玩麻将,不去修路就是让工作队得不到表扬,甚至还会挨批评”……

  在僵持不下时,一位76岁的老人(崔大爷)走亲戚回来了,他听说村里修路很高兴,还召开了家庭会议,动员儿孙必须上工地修路。他说,毛泽东时代我们背着被子,带上工具和粮食到外地替别人免费修路、修山塘、修水库,现在工作队帮助我们自己村里修路,我们还说这说那,你们能有什么道理呀?我们家一定要坚决完成任务。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老人家就到了工地修路,但是九点多钟仍不见儿孙到场,很是生气,顿时回到家中,挥动锄头要打人并大声骂道 :“你们这些不孝子孙,没有出息的东西,我打死你们……”逼着儿孙上工地修路。在他家的带动下,扶贫队和党支部进一步入户做工作,全村群众全部上工地修路,工程进展很快。

  路基初步成形后,但中间的大石头是个拦路虎,由于扶贫资金有限,石方工程发包出去要花费大量的钱,扶贫队和党支部决定,村里花9000多元购风炮打钻机和雷管与炸药,由两名有爆破技能和经验的村民负责打钻并放炮,同时给予适当误工补贴。就这样,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终于打通了村组公路,一头连着双牌水库,一头连着江村镇,既可以走陆路从江村镇到道县县城,也可以走水路到双牌县城,仅仅用一年多时间建好了12公里村组公路和一座小桥。然后就是架通高压电进村入户,当家家户户通上电时,群众欢声雀跃。

  二、选“村官”

  村支两委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旨在向群众传播党的声音和政策主张。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选优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是扶贫工作队的重要任务。村委会换届选举,如何选好村主任这个“主心骨”是村里的头等大事。当年,村支书工资是600元/年,村主任是400元/年,村秘书和村妇女主任是300元/年。一些年富力强的能人大都在外地务工,就是选他当上村主任也无暇管理村里日常事务。经过反复商量,最后决定推荐群众基础好、无不良记录、有一技之长、乐于奉献的肖家自然村的肖某某为候选人,并把在外地打工的他请回来。

  恰在此时,村里有一位“三进宫”的人(他竞选村干部的目的是盯上了村里的扶贫资金、造林补助资金和林木砍伐指标权等,是为了谋取一己私利)想竞选村主任。他从亲属朋友处借钱四处活动,对群众说“村长没有人来当,我愿意为大家服务,谁投我一票就给四元钱。”有的村民说,“我宁愿投自已的票,也不要他的钱……”。后来,我们通过细致地了解,个别群众还真收了4元钱。

  扶贫队和村党支部当机立断,迅速召开党员大会,发动党员旗织鲜明地加以抵制,接着召开全村群众大会进行宣传发动,坚决制止这种拉票贿选的违法行为。同时,乡党委派工作组和扶贫队员一道入驻村民小组,逐户做细致工作。由于发现及时,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使村委会换届既尊重群众意见选出了能人强人,又按组织意图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选举任务。

  三、抓“产业”

  新田铺村是水库中的林木生产基地(人均5亩),早晚温差大、且云雾缠绕、湿气大,这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致富产业,因此,扶贫队和村党支部一致决定在林中套种虎爪姜和紫红薯、玉米、土豆,同时套种杨梅和板栗。当时我们请来了农业局的专家给村民讲课并进行现场示范,也请林业局专家传授杨梅和板栗的种植技术,并邀请这些专家当村科技扶贫顾问,不定期来村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示范。另外,还印发了实用种植技术手册供农民平时学习,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生产技能。

  由于路通了、电通了,村里出现了第一台拉货三轮车、第一家红薯粉加工企业(生产红薯粉条、红薯渣造酒,最后的残渣喂猪),虎爪姜还远销到香港一家制药企业,当年全村人平增收400元,还带动了周围几个村种植生姜和红薯。

  四、迎“考核”

  当年的扶贫工作考核是由组织部和扶贫办联合进行考核,主要是三大块: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扶贫资金到位,办实事和产业发展、全村平均收入情况。对后盾单位的要求:一是单位一把手每年到扶贫村至少一次,二是扶贫资金必须到位(这是一票否决指标)。对扶贫队的要求:一是队长每月驻村5到10天,队员10到15天;二是每年必须办几件实事(不少于2件),解决实际问题。

  当年终考核组进村考核时,看到新修的通村入组公路、家家户户明亮的电灯、地窖里堆积如山的虎爪姜,他们满意地笑了,“你们扶贫工作队做了这么多实事,把群众带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就是最大的政绩!”当时的贫困线是人均800元,我们撤队时,全村整体脱贫。

  新田铺村当时有10个小组、233户、825人,目前已搬迁到双牌县城居住120多户,有一部分已经迁往其他城镇生活,仍留在村中居住的不到80户、常住人口不到200人,村民对当前的生活普遍感到满意。

  秋阳和煦,秋色丰华。秋思总是在心中一波一波荡漾。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目睹当年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衷心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如车窗外隐约可见的枫叶越来越美好。(本文作者系永州市商务和粮食局党组成员 谢科平)

(责编:张桂贵、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