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县:激活金融力量 助力精准扶贫

2018年09月26日08:30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激活金融力量 助力精准扶贫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力量,采取多种形式,着力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助力贫困户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

作为国定贫困县的大通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特别是贫困群众如何持续脱贫、巩固脱贫?成为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多亏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资金支持,让我们家顺利脱贫。”新庄镇台其庄村贫困户马海忠告诉记者,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他,在政策的帮扶下,连续4年获得了免息精准扶贫专项贷款9.3万元,用于发展蔬菜大棚。

“早就想发展产业,但一直苦于资金不足。”马海忠说,以前仅有的几亩地都是“看天吃饭”,十种九不收。

“贷款发放后,我当年就种植了两座蔬菜大棚,当年就见了效。现在我已经有了6个大棚。”说起收入,马海忠由衷的高兴。他指着挂满黄瓜的大棚说,气候原因,今年蔬菜价格高,这个棚仅黄瓜一项,预计收入达5万元,一年倒四茬,想想收入多可观。截至今年,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为他带来了年增收12余万元的收入,让他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9月11日,记者走进位于双新公路沿线马海忠的蔬菜大棚看到,一根根顶花带刺的黄瓜鲜嫩欲滴,随手摘下一根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顿时在舌尖弥漫开来。

在大通县,搭上惠农贷款致富快车的,不只马海忠一家。

青山乡官巴村华有得家里只有他、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一家人只能依靠他打零工挣来的微薄收入生活。原本就有牛羊养殖技术的他,却因为资金紧缺,阻挡了他发家致富的梦想。

“想多养一些牛,但因为资金问题,养殖暖棚都建不起来,更别提扩大规模了。”华有得说。

对华有得而言,惠农贷款无异于“雪中送炭”。“2016年,有了第一笔2万元贴息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我马上买了23头牛,当年不但还了贷款还有了存款。于是2017年又贷款5万元,购进37头牛,扩大了养殖规模。”华有得告诉记者,两年7万元贷款差不多能带来近5万元的经济收入。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大通县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58亿余元,全县4910户贫困户得到了免抵押、免担保、零利息的扶贫小额贷款,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充分发挥了金融杠杆撬动作用,助推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成功探索出独具大通特色的金融扶贫之路。

投入产业扶贫贷款1.6亿元推动金融助力村集体经济破零,通过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引导龙头企业、特色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积极引导和鼓励银行创新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先后推出“福农贷”、“幸福贷”、“信用快捷贷”、“鼎力助青贷”、“惠商贷”等特色产品,满足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群众产业发展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闯出了一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基地+贫困户+市场”的金融精准扶贫路子,有力地拉动了金融助力富民产业。

率先在全省研发推行了农商银行惠农金融服务平台,开通了金融服务和信息共享的渠道,实现了网上申请贷款及审批与线下柜面发放并轨运行。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信用户评定实现双百,形成了“人人讲信用、村村重信誉”的优良信用环境。截至目前,农村不良贷款率从2006年的62.18%下降到了1.43%,农村金融环境得到优化,普惠金融发挥支农惠农新效应。

探索出的“安贷宝”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县农商银行主动出资27万元为3404户贫困户购买了意外伤害险。并积极统筹财政金融扶贫政策,完善金融扶贫保障措施,开发扶贫保险产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农险从单一的能繁母猪保险发展到小麦、中草药、公益林、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等14个品种,为农户提供16亿元农险保障,赔付金额达1546万元。

大通县金融办主任杨敏说,大通努力传递党的金融扶贫好声音,落实党的金融扶贫好政策,以老百姓身边的尕银行办好大民生为宗旨,实现了“村村建有服务点,足不出村办金融”,打通了金融扶贫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全县布设农商银行、农业银行惠农金融服务点349个,完成了金融扶贫网点289个行政村全覆盖,拓展户均一卡通业务,农牧民存取款、汇款、贷款、保险、网购、代收代缴业务等基本金融服务不出村,实现了“村村有站点,足不出村办金融”的服务目标。

(记者 林玟均)

(责编:张学娟(实习生)、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