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松露 川滇禁止“掠夺式”采挖松露

每年七八月份,在云南及四川的松露产地,松露还未成熟,就有菌农提前采挖,部分商人也开始收购。不但松露品质及经济价值受影响,生长环境也被威胁。四川凉山州会东县是中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松露产区。今年7月,会东县发布通告加强对松露资源的保护,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为禁采期。日前,当地森林公安破获一起违规采挖松露案件,一村民被罚款2000元,现场收缴未成熟松露3.6公斤,这是该县首次对违规采挖售卖松露的行为进行处罚。处罚背后,是松露产区背后长期存在的“掠夺式”采挖状况,也反映出当地相关部门对此类滥挖行为整治的决心。
提前挖松露很受伤
松露学名块菌,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被誉为“厨房里的黑钻石”“来自天堂的味道”,和鹅肝、鱼子酱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顶级美食。中国松露在国外卖上千元一斤。
松露分布的地域较狭窄,仅有欧洲及中国的西南部——四川攀西地区和云南部分地区出产。全球年产量不过400吨左右。
松露一般长在松树下,埋藏在地面表层,轻轻一刨就能找到。“很多人只要发现一个地方有松露,就把周边一片全部挖完,不管大小、成熟与否,甚至把树根挖断。一旦把树根挖断,这根树根上所有的菌体细胞都会死亡,严重影响松露的繁殖。”有研究的松露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掠夺式”采挖,导致国内松露产量出现急速下降。
“松露以前并不值钱,后来涨到了几百块甚至上千元一斤。”前日,凉山会东县松露保护协会会长杨远朝介绍,正是松露价格年年上涨,导致“掠夺式”采挖。真正到了成熟季节,可采的松露反而少了,“未成熟的松露没多大营养价值,只能卖几十元一斤。长此以往,松露的市场就被扰乱了。”
政府出台保护措施
前日,会东县堵格镇黑塘村的郑朝明上山巡视,他是村里的巡山员,查看是否有人提前挖松露。“现在每天都要巡山,主要是防止村民违规采挖松露。”会东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像郑朝明一样的巡山员全县有300多个,“以往,巡山员的任务是查看植被、火情等,今年专门增加了松露巡护这项工作,一旦发现有人挖采就向林业等部门报告。”他表示,往年这个时候,提前采挖很普遍,今年挖采的人就少了。
举措1 规定时间
“近年来的无序、提前采挖,松露产量出现减少倾向,所以进行合理保护很有必要。”会东县林业局局长普会明介绍,为了进一步保护会东县野生松露资源,会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多项措施。
早在2015年,会东县就颁布了《关于依法保护松露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决定》,今年7月16日,会东县人民政府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松露资源保护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根据松露资源的生物学特性,规定每年3月1日至9月30日为松露资源的禁采期。
举措2 规定大小
“每年10月1日以后,县人民政府宣布松露开山采挖以后,各松露专业合作社和松露林地权属人,方可根据当地松露成熟情况,有组织、科学、有序地开展松露采挖活动。”通告还对采挖行为做了相应的规范,禁止采挖直径小于1厘米、未成熟的松露;禁止采取刨挖的掠夺性、毁灭性方式采挖松露,要求采挖后需进行土壤回填等保护松露生长环境的措施,并鼓励采取培训松露犬等方式科学采收松露。违者分别由公安机关、林业、工商等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同时,记者了解到,攀枝花市林业局日前也发布了通告,规定攀枝花松露采集应在每年12月1日后进行,应只采集成熟的,严禁挖光,直径2厘米以下的严禁采集。另外,云南省南华县也发布了松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采集期为11月20日至次年3月30日,并提倡采用驯化动物协助采摘,禁止采集和收售不成熟松露和掠夺式采挖。
举措3 严厉处罚
最近,会东县加大打击力度,查处违法违规采挖、买卖松露的行为。会东县级总林长罗叶介绍,8月初,会东县查获违法违规贩卖松露两起。8月28日,会东县森林公安局接群众举报后,破获一起违规采挖售卖不成熟松露的案件,鲹鱼河镇王家坟村二组村民耿某被处以2000元罚款,现场收缴未成熟松露3.6公斤,这是首次对违规采挖售卖未成熟松露的行为进行处罚。耿某说,之前也看到了政府发布的通告,知道现在属于禁采期,但是为了赚钱铤而走险,被处罚后十分后悔。
据成都商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