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小竹林成就脱贫大文章

刘竹寒

2018年07月26日14:53  来源:多彩贵州网
 
原标题:【大江奔流】贵州赤水:小竹林成就脱贫大文章

  守得一方好山水,换得一条富民路。2017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公布了全国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赤水名列其中,成为贵州、乌蒙山区首个脱贫出列县市。

  7月24日,“大江奔流”长江经济带采访记者团走进“竹子之乡”赤水市。一路上山间遍植的翠竹绿如涛海,现如今,竹产业已成为赤水市产业扶贫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小小的竹子与赤水人的关系密不可分。

“竹子之乡”赤水市

  2018年3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道”上,来自赤水的90后代表杨昌芹用一个竹编工艺杯,向全世界讲述了赤水手拿锄头的农民,通过竹编工艺品过上好日子的故事,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

  在赤水市大同镇见到杨昌芹,她正在有条不紊的加工竹条。一厘米宽的竹片,在她手中变成了晶莹透明、细如发丝的精细竹丝。“我第一次买到国外的竹编产品是一批有熊猫图案的编织品。”杨昌芹给说,近几年,赤水旅游越做越红火,竹编作为赤水特色工艺品,受到游客们的青睐,市场需求不断增大,部分产品还远销到海外市场。

正在加工竹条的90后创业者杨昌芹

  现在,一幅竹编画可卖至上万元,在赤水已不是新闻。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政府扶持下,竹编传统工艺创新,生产规模扩大,多民族风情工艺品远销国内外,拓宽了当地农民居家就业增收致富门路。

  在大同镇的另一端,同样在竹上大做文章的李珍霞,将自己的油纸伞店经营得有声有色。走进她的店里,各式各样的油纸伞让人眼花缭乱。“油纸伞的原料就是当地的竹子,做好一把伞需要7道大工序、96道小工序。”李珍霞介绍说,仅去年她就卖出了1万多把油纸伞,销售额100多万。

  “去年7月,我儿子在丹寨万达小镇也开了一个店,那里生意比我这里还好,销售量占到6、7成,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火。”李珍霞告诉记者,最开始办厂时,她的老公并不支持,儿子也认为前景不好,并选择外出打工,李珍霞却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向亲朋好友借了些钱,加上国家扶持小微企业的5万补助,把自己的加工厂开了起来,生意越做越大,工人也从几个增加到20几个。效益好了,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回来和李珍霞一起干,“现在他越做越带劲,卖得比我还红火!”

李珍霞向记者介绍油纸伞制作流程

  在赤水竹产业中,竹工艺产品只是其冰山一角。赤水持续发展竹产业近20年,已形成辐射西南地区的竹笋加工、竹造纸、竹地板等竹产业,赤水上万名贫困人口每年单向企业售卖竹原料,人均增收达2870元。除此之外,赤水还借助生态优势,推动森林旅游,发展康养产业助农增收。“光在葫市镇,从事旅游经营的单位就有300多家,提供的住宿床位2400多张,围绕竹产业,产值就达到9亿多。”葫市镇党委书记感慨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这里发展的最好佐证。

  “一年栽竹,两年出笋,三年成林,四年成荫,五年卖竹度光阴。”这是赤水人民耳熟能详的歌谣,正如歌谣所言,如今青山翠竹已经变成农民持续增收的“绿色银行”,小小竹子已然成了脱贫攻坚的“利器”。

(责编:张桂贵、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