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赴云南调研——健康精准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魏哲哲
2018年07月04日08: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健康连着小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疾病,很多时候催生贫困。

  健康扶贫怎么推进?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受中共中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领农工党中央调研组日前赴云南,围绕“深入开展精准健康脱贫,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调研。

  完善医保政策减轻负担

  几个月前,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村民李益南一家,搬进了易地扶贫项目建设的新居。因患有脊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李益南2015年7月做了手术,欠下不少债,成了因病致贫户。

  “我身体情况不好,经常腹部疼痛,腿脚麻木,也没办法工作。”病痛和贫困让李益南一家多了不少愁绪。如今,妻子在外打工,两个孩子由李益南照看,日子过得很拮据。

  云南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不仅贫困人口和贫困县数量全国最多,而且脱贫攻坚的难度也最大。“因病致贫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大头,大病和慢性病是一些贫困家庭脱贫的最大制约。”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向调研组介绍。

  加强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的识别与退出管理,才能实现健康精准扶贫。调研组了解到,云南省组织了10万多名基层卫生计生人员开展了两轮摸底调查,核实核准全省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28.8万户、111.6万人。

  2017年,云南省出台健康扶贫30条措施,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的保障水平明显增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从2016年的61.15%提高到2017年90.26%,人均自付费用从2441.63元下降到657.61元。

  “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但健康扶贫任务仍然艰巨。”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龚建明指出,我们调查发现,一方面,因病致贫、返贫仍较为突出,32.27%的被调查农户家中有大病和慢性病患者,需要持续给予扶持保障;另一方面,部分贫困县医疗服务能力又不足,基层药品配备偏少。

  “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非一朝一夕之功。” 陈竺在调研时指出,要确保“有钱管治病”,完善医保政策,夯实贫困人群大病保障基础,将治好病、解决好医疗费用是当前两项重点任务。

  “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报

  怒江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看天一条缝,看地一道沟”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边疆山村村民交通不便,如何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方便看病是调研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我们开展大病集中专项救治。采取定病种范围、定定点医院、定临床路径、定诊疗方案、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定报销比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的方式,按‘病人不动专家动’的原则,实施大病集中救治。”州委书记纳云德回应,怒江2017年筛查出大病患者107人,救治106人,救治率99.67%。

  在州人民医院大厅的显眼位置,放置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一站式’结算窗口”的宣传展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州内定点医院出院结算医疗费用时,由定点医院通过信息系统计算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报销补偿金额后,对各类报销补偿资金统一进行垫付,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站式”即时结报,患者只需缴清个人自付费用。

  “在山区农村,尤其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村民看病本就山高路远,出山一趟要颠簸几个小时,再加上文化水平不高,往往难以弄清楚各项政策的费用计算、报销方法和程序。‘一单式、一站式’的结算更方便村民看病。”调研组专家肯定这一做法。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充分、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在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短期看,在一般贫困地区,可充分利用当地医疗卫生资源的协作联动来解决。借鉴云南省内外的成功经验,应首先精准识别对象,把病人和病种准确鉴别出来,然后实施精准医疗服务,利用专业医疗力量对因病致贫信息进行核查评估分类,对大病应治尽治,对慢病患者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精准救治。”调研组建议,在深度贫困地区,比如云南迪庆、怒江等地,可探索建立长期固定化的医疗救援制度,协调较发达地区专家组成医疗队长期驻扎贫困地区,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有效充实贫困地区基层网底。

  “云南省健康扶贫人数多、任务重、难度大,目前,云南省尚有79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医疗服务基础条件补齐短板面临的困难较大,再加上多为山区峡谷,就医非常不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处长、健康扶贫专家翟晓辉建议,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健康扶贫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新兴技术,解决医疗服务能力短板的实际问题。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木棍作柱、篱笆当墙、木板为顶,在泸水市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捌登小组,记者见到了村民居住的“千脚楼”。房子都依陡坡而建,楼上住人,楼下养畜禽。还没走到门口,一股难闻的粪味迎面而来。

  村居的环境状况,也是健康扶贫工作关注的重要方面。“深度贫困地区健康扶贫任务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还有722个行政村无公共卫生厕所、191个行政村无村级卫生室,迪庆、怒江均无三级甲等医院,每千人病床数仅为3.51张。”阮成发介绍,要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制定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因村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整治乡村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力争通过3年努力,给城乡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共同解决一些重大和长远问题。

  “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传播健康文化、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将健康融入城乡建设、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各部门在健康促进方面的职责,真正形成各部门共同保障人民健康的合力。”调研组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服务网底建设。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慢性病管理,让村民摒弃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升农村整体健康管理水平。

  实现精准健康脱贫,还要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贫困人口“少生病”。陈竺指出,“既要加大各类传染病防控力度,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也要加大对慢性病防治力度,防止刚刚走出贫困又被慢性病缠身。”

  村医是最贴近老百姓健康的“守护人”。边疆山村人口少、辖区面积大、交通不便,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重,村医难免感到付出多,但是待遇不高。“去最远的一户量血压也要徒步十几公里路。”金满村的村医张春南说。

  “要继续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陈竺指出,进一步采取多种举措,强化贫困地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推动医疗资源向贫困地区、农村基层下沉。


 

(责编:蒋琪、张桂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