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如何“立得住”“长得大”?

2018年06月07日08:26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特色产业如何“立得住”“长得大”?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吴山镇楼西村通过推行“家庭农场+N”模式,实行“闭环一体化”脱贫方式。2018年,该村种植奶油南瓜近3000亩,预计户平均增收7000元,已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改变了楼西村原有传统种植模式,拓展了该村特色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图为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现场为贫困户指导奶油南瓜种植技术。          本报记者缪翼摄

  眼下正是各种山野菜上市旺季,过去这些不起眼的食物如今吃香了,有的卖得比肉还贵。然而,在一个西部山区县,种出的野菜却找不到销路,许多农户苦不堪言。山野菜市场一冷一热,背后原因值得深究。

  扶贫特色产业怎么选?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个地方适合什么产业,不仅要看当地资源禀赋,也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资源没有主体带动不行,其他条件具备没有市场也不行。政府部门要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选准特色。做好规划引导,减少行政干预,为扶贫特色农业营造宽松环境。

  谁来发展,怎么发展?无疑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目前全国有175万家农民合作社,430多万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虽然数量不少,但整体规模小、实力弱,驾驭市场能力亟待增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要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紧密利益联结,鼓励新型主体带动更多普通农户和贫困户,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上来。

  只有“特色”真正变成优势,可持续发挥效益,才能让特色农业更有吸引力,让广大农民种地更有赚头、生活更有奔头,贫困户脱贫更有盼头。

(责编:蒋琪、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