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海口云龙镇开出脱贫“良方”

2018年04月16日09:15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云岭村第82期的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教学培训班上,评选出了云龙镇脱贫电视夜校2017年度“学习之星”、“服务之星”、“脱贫之星”。(人民网记者 蒋琪摄)

“在没有开办电视夜校之前,帮扶工作开展不起来,现在可以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产业。”获得2017年“服务之星”云龙镇云岭村党支部书记冯诗雄告诉记者。

“每个周一晚间一小时的培训要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干部的用心、用情。”云龙镇党委书记陈文强告诉记者,电视夜校搭建了与贫困群众最好的交流平台,现在我们与贫困群众“常见面”,电视夜校作为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精准交流平台,给贫困群众提供“最直观的的脱贫政策”。

“致富一家人”拉近了彼此心得距离

云龙镇村帮扶干部与帮扶户一起收获萝卜

因学致贫的云岭村贫困户胡行杜家中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生活困难。“在电视夜校上不仅能够学习农业技术,还可以跟乡镇干部进行交流,了解更多关于儿子的择校信息。”胡行杜告诉记者。

“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一个非常好的优势就是把所有的贫困户集中起来学习,直接把各种扶贫政策、生活生产技术技能通过接地气、有“泥土味”的形式直接传导传播到贫困户这个神经末梢,让农民群众、贫困户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陈文强介绍说,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有助于解决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是扶贫同扶心、扶志、扶智结合最紧密的一个平台,可以实现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贫困的斗志和勇气,帮助干部群众的感情更好更快凝聚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贫困群众提供学政策、学技术、卖产品、找工作、找热线、找媳妇等多种好处。应该说,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就是最直观地把党委和政府的“无形”的政策理念变成“有形”的民生落地,让群众看得到、摸得着、享受得到。

2016年重阳节云龙镇镇委书记陈文强下厨为潭连二村贫困户吴梅英老人一家做晚餐。

云龙镇创新推出“致富一家人+”计划,建立党员干部精准扶贫“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户一个挂点镇+村干部,镇村干部至少和贫困户一次以上家庭聚餐,一次以上扶贫共同生产劳动,一张以上“全家福”,一套扶贫日志。

云岭村党支部书记冯诗雄是琼山区萝卜协会第一任理事长。2017年以来,在云龙镇党委的组织带动下,充分发挥云龙镇萝卜协会的作用,镇村党员干部携手云岭村委会22户精准帮扶户建设了20亩萝卜种植示范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做强云龙萝卜品牌,壮大村集体经济。

贫困户 “点单”,党员干部“跑腿”

“现在干群关系像家人一样。”冯诗雄告诉记者。

据了解,云龙镇开展由贫困户自己“点单”,党员干部“跑腿”落实政策和具体措施,开展种养殖跟踪技术服务,建立物资减增信息动态档案全过程监督,确保精准扶贫的质量。

针对帮扶户产品销售问题,云龙镇联合海口市青年就业创业促进会,开展“引入消费助脱贫”活动,一天的销售就达到了4.5万元,不仅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也增强了贫困户的发展信心。尝到电商甜头的云岭村贫困户王宽柏说“镇干部在网上帮我卖龙眼,我的龙眼三天就卖了400多斤,又省力,价格还高,让我很有信心!”据统计,2017年7月至今,“线上线下”各类农特产品销售额将近10万元。

不光“供血”更要“造血”

云龙镇开展种植培训班

云龙镇根据群众点题和工作需要,举办种养殖培训班50多期,培训覆盖所有贫困户家庭,包括瓜菜种植、花卉栽培、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等多种类型。

在电视夜校培训期间开展有奖问答,评选一批“学习之星”、“服务之星”,通过贫困户带动贫困户,极大地提高了群众自我发展的动力。有贫困户说:“和干部太熟了,你真不好挑毛病,还要努力些学技术过好日子。”

“以产业带动,农民有一技之长,才能真正‘富口袋’。”冯诗雄告诉记者。

“以前重点如何帮助贫困户增收,现在更重要是发展产业,增加内生动力。”冯诗雄说,未来还将引导村民有组织的发展,抱团谋发展更稳定。下一步,云岭村还将发展花卉种植和林下产业,现在村里交通也便利了,到这边旅游的人气也将越来越旺。

2017年,云龙镇完成云岭村整村脱贫出列,实现2016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户176人如期稳固提升不返贫,完成任务100%,群众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责编:蒋琪、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