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新丝路”铸动能“金孔雀”试啼声

卢静

2018年01月16日08:44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云南:“新丝路”铸动能“金孔雀”试啼声

给村里孩子捐赠文具。

公司特聘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

红土高原,七彩云南。在我国大西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云南农业对外投资的步伐正在提速——

相关通商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多层次的多双边合作机制不断建立,与周边国家在农业资源、技术等方面正逐步形成紧密互补。

云南农业对外投资的“朋友圈”已经从东亚、东南亚覆盖到中东、北美、欧洲等地区,步伐逐步加快,范围进一步扩展,为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更多宝贵经验。

但农业对外投资如何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云南企业在政府鼓励扶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怎么走出去——

种植上规模,在海外再造一个“云南农垦”

气候炎热,密林遍布。翻开地图,在东南亚有片神秘富饶的乐土“金三角”。

得天独厚的环境却成了滋生罪恶的温床,违法种植的罂粟使“金三角”成为世界“毒祸重灾区”。然而近年来,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在老挝北部的琅南塔省,随处可见成片的橡胶林,彻底抹去了罂粟种植的痕迹。这里就是中国云南农垦集团所属云橡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橡公司”)在海外投资的示范区之一。作为云南农垦集团唯一的海外投资平台,罂粟“替代种植”是其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目前公司的海外投资主要覆盖老挝万象、南塔、波乔、沙耶武里、琅勃拉邦等。通过大量吸纳当地烟农务工,向他们传授橡胶种植技术,使其摆脱对罂粟种植的依赖。”云橡集团董事长陈祖军告诉记者。

连片橡胶林取代了“恶之花”,“毒三角”正在变“金三角”。据了解,截至2017年10月,云橡集团在老挝北部4省9县18个基地种植橡胶10万亩,在缅甸第二特区托管胶林20多万亩,累计投资近5亿元。

“相比国内,这里的自然条件更适宜橡胶的生长,同时人力用工成本也更低。”陈祖军告诉记者,更好的自然资源带来更优的原料,更低的成本产生更高的效益,“这是我们企业向海外投资拓展的直接动力,也是走出去的一次有益尝试。”

然而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也付出了巨大努力。“风险和困难肯定会存在——土地承包租赁问题、原料返销国内的配额问题、用工问题等。”陈祖军说,“困难会有,但我们信心很足。为了在当地长久扎根发展,我们推进了一系列战略落地。”

2015年5月8日,云南农垦与老挝国家农林部签署《关于老挝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及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同年11月24日云南农垦集团在万象成立老挝云橡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云南农垦在老挝的产业推进。

2016年6月,公司首批待整合的中资企业在老挝北部的15.8万亩橡胶林已获得集团立项,目前已全面进入整合谈判阶段。下一步,公司还在寻求整合更多的橡胶园及加工厂。

“种植上规模,在海外再造一个‘云南农垦’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陈祖军告诉记者,不管未来走多远,企业将始终坚持义字先行、利字在后的“义利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当地的支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实现长久发展。

怎么留下来——

技术有输出,让世界咖啡地图“再添新秀”

同样地处“金三角”,位于老挝极北之省的丰沙里,近年来也有可喜的变化——从以前村前屋后种满罂粟,到而今栽培阿拉比卡咖啡豆,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咖啡豆销往全球,成为世界咖啡地图上崛起的“新秀”。

云南昌胜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胜达公司”)正是这一变化的推动者。

一直以来,云南省咖啡原豆种植占全国种植的98%,然而在不断攀升的种植、用工成本和传统销售压力背景下,咖啡企业走出去,试水东南亚也成为了破题之举。

作为一家集咖啡种植、烘焙、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昌胜达公司在丰沙里探索咖啡种植已有三年。“2014年公司派我来老挝种咖啡,每天的工作就是奔走于老挝的各个种植基地,指导农民规划种植,教他们选种、施肥、采摘。”公司咖啡种植专家胡发广告诉记者。

“丰沙里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十分适合咖啡种植。”昌胜达公司董事长尹新华介绍,当地特有的原生态小粒咖啡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企业刚刚来到老挝的时候,面对的是遍地罂粟和几乎刀耕火种的种植模式。“基础设施几乎没有,种植技术当地人也不懂,我们可以说是手把手地教他们。”尹新华告诉记者,“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发展替代种植或是进行海外投资,‘人’才是核心问题,如果‘人’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没有得到转变,那么其他就是空谈。”

于是,企业一方面从国内选派专家驻地对当地劳工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培训,同时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签订农业技术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为“走出去”奠定科技基础;

另一方面,多次带领老挝村、县、省级核心人员到国内标准化咖啡基地参观、考察和学习,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带回老挝。

一系列的技术输出促进了当地咖啡种植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当地民众对企业的认可。

2013年,老挝丰沙里省与昌胜达正式敲定了“东南亚咖啡产业经济圈”项目。如今四年时间过去了,昌胜达在丰沙里咖啡种植总面积约4.73万亩,成为老挝北部最大的咖啡种植基地。

怎么走更远——

公益有行动,为沿线人民带去“稳稳的幸福”

“中国的企业让我娶上了新娘,盖上了新房。”来自老挝丰沙里省贾么村的送乱,在中国企业来到老挝以后,亲历了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送乱在昌胜达公司的指导下开始种植咖啡,2016年收获鲜果4500公斤,收入达到1280万吉普,是2015年的3.47倍。

技术有输出,种植上规模,为了能在对外投资中走得更远,中国企业在公益上也有行动。

截至目前,云橡公司十年累计投资817万元改善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其中修建道路93.9公里、桥梁一座、生活用水蓄水池一座,架设输电线路3.8公里,解决两个村寨170户15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同时建成两所小学,发展当地教育事业;建盖民房304间,面积4560平方米,有效解决胶工及部分家属居所问题。

在丰沙里,云南昌胜达公司已累计投资650多万人民币,为菩萨村、扑曼村、博贡村等21个村修建通村公路18条,约252.91公里;同时定期免费开展中文、电脑培训班,向项目所在地学校捐赠文具用品。

“以前我们生活在山里,不能种罂粟就只能种一点玉米和水稻,一家人经常饿肚子。现在我们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电视机、电冰箱,村里有了小学,村口新修了水泥路。好多以前想都没想到的事,中国企业都主动为我们做了。”送乱说,“去年我特意把弟弟也介绍进了中国公司工作。因为不仅工资高,而且还能学到最新的种植技术。”

西南的金孔雀渐已苏醒,正要在国际市场初试啼声。借“一带一路”东风,云南企业发展对外投资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而类似送乱这样对未来生活的幸福设想,正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铺展开来。

(责编:隋尚君(实习生)、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