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贫困产业引航

操戈邓卫哲

2018年01月12日09:03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心系贫困产业引航

本报记者操戈邓卫哲

18万人的年度脱贫任务中,有16.3万人依靠农业产业脱贫!过去一年,海南省加大农业产业扶贫力度,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利用合作化组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市场化销售等手段,不仅扶真贫、真扶贫,还治穷根、防返贫、求发展,探索出一条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早在201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就结合全省贫困人口状况和扶贫产业基础,制订了“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提出以脱贫增收为核心,以“明确一个方向、选准一批产业、培育一批主体、创新一套机制、完善一套体系”的“五个一”为主线,全产业链统筹发展,增强特色产业可持续增收增效能力,实现“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

2017年海南全省投入12.42亿元,带动6.2万户26万贫困人口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省参与产业扶贫的农业企业14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76个,组织化程度达87%。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和久脱贫。”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许云坚信,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产业是脱贫攻坚最稳定、最持久、最彻底的帮扶方式。海南贫困地区具有充足的光热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条件,只要在科技、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和引导,符合市场供给需求,就能有效推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

做强产业链,扶贫更有效更持久

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产业兴旺。脱贫攻坚同样离不开产业兴旺。所谓产业兴旺,就是任何一种农产品都要有完整有效的产业链,保证让农民种出好东西,卖出好价钱。

单家独户生产无法保证质量统一,也难以应对市场风险,这就需要农民组织合作起来,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标准化生产,做到市场化销售,进而实现品牌化发展。

如何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做到精准施策,离不开全体帮扶党员和干部的真心真情付出,只要心系贫困,方法总比困难多。海南各级扶贫干部借助当地主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发展热带特色种养产业。

据了解,海南以热带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业等3大类产业为扶贫主导产业,确定了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南药、花卉、本地黑猪、肉牛、黑山羊、家禽、渔业、蜂蜜林业和林下经济等13个具体产业。

万宁市北大镇军田村是海南省农业厅精准扶贫驻点村,该村属库区移民安置村,人均水田面积不足1亩,坡地不足3亩,人多地少严重制约了当地产业发展。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槟榔,产业结构单一。经过深入调研,海南省农业厅决定从养殖业发力,依托万宁黑山羊这一区域品牌优势,整合产业项目资金550万元建立高标准海南黑山羊养殖示范基地,采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发展合作养羊。

“多业经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产业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确保农民收入稳定。”海南省农业厅驻村“第一书记”倪世恒介绍,农业厅所有扶贫投入均归村集体,村委会组织全村32户贫困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由7名党员负责利用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运营管理。合作社用扶贫资金购买520只母羊入股,与海南老羊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5年代养代销协议,养殖成本均由企业承担。企业每年按市场价格,以现金形式一比一返还520只羊的销售收入,其中贫困户每户获得10只羊的卖羊款,村委会获得200只羊的村集体收入。

2017年,老羊倌公司按照每只羊35斤,每斤34元的价格,给32户贫困户分红38万元,户均1.1万多元,军田村委会拿到22万元村集体收入,扶贫项目资金直接年均回报率约11%。

“扶贫绝不扶懒人。”倪世恒说,合作社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种植王草,企业以每吨300元的价格保底收购,这样既为养殖场提供草料,也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还培养了贫困户靠劳动致富的观念和能力。同时,聘请年轻能干的村民到基地上班,学习养殖技术、了解市场行情,以便合作到期后,村委会有能力独立运营养殖基地。

屯昌县是海南养殖大县,“屯昌黑猪”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成为海南家喻户晓的猪肉品牌,远销广州、深圳等地。屯昌县扶贫办副主任王宝称,该县利用“屯昌黑猪”这一产业优势,开展“龙头企业+养殖小区+贫困户”精准帮扶,发动海南龙健畜牧开发有限公司和屯昌天之红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带领462户贫困户养殖黑猪脱贫。通过这两个公司实现脱贫的农民就接近3000人。

海南龙健畜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龙生介绍,每个养殖小区占地4亩,存栏500头,带动22户贫困户,由政府出资50万元建设猪栏,企业再配套30%。每个养殖小区由公司统一种苗、饲料、防疫和销售,出资雇佣2名贫困户负责生产,每月工资3000元,除了向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5000元外,企业每年还要向村集体缴纳3万元公共基金,政府项目投资年回报率高达28%。

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孟励称,在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海南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推行“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运行模式,探索直接帮扶、股份合作帮扶、村民互助合作、委托帮扶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产业支撑服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多头并进,因地制宜精准扶贫

海南中部山区既是海南的生态核心保护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深度贫困地区。在扶贫产业选择方面必须平衡好生态和经济效益,高山特色种植业便成了当地扶贫产业的首选。

这两天,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什月村的村民乐开了花,大伙正忙着领取上个月黄秋葵的销售分红。在寸头收购现场,记者翻开销售登记簿,看到村民刚刚领取的分红数额着实大吃一惊,多则2万多元,少的也有6000多元,而这仅仅是两个月卖黄秋葵的收入。

什月村村民黄维一边数钱,一边跟帮扶企业负责人杨伟峰说:“我跟别人又合伙翻耕了5亩地,还可以免费领取种苗种植吧?”得到肯定回答后,黄维笑着告诉记者,“一个月挣1万元,不脱贫就搞假了。”

杨伟峰所在的保亭港海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当地种植黄秋葵已有9年,带动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几十亩到现在的3000多亩,带动农户700多户。杨伟峰说,这几年黄秋葵基本供不应求,价钱和市场越来越稳定,最近最高卖到9块钱一斤,不管是不是贫困户,只要农民想种,公司实地考察后便可签订协议保底3块钱一斤收购,超过这一价格则随行就市。黄秋葵亩产量在3000斤左右,也就是说,农民每亩的保底收入在9000元左右。

保亭县扶贫办副主任黄承介绍,保亭冬季气温较高,晚上又有露水,非常适宜黄秋葵生长,每年11月份下苗,收获期长达半年。农民种植黄秋葵不用出一分钱,种苗政府补70%,企业补30%。除了种苗,帮扶公司还每户扶持一包肥料。从村里收购的黄秋葵40分钟便可运到镇上的冷库打包预冷,当天便可空运到北京、上海等地市场。

五指山市南圣镇什兰村利用省里安排的数十万元村集体合作社发展资金,组织全村村民成立了野菜种植合作社,由5名“村两委”干部负责合作社运营。脱贫攻坚期除了村里103户贫困户,其他社员均不参与分红,只能通过劳动,从合作社获取每天80元的务工收入。而贫困户的劳动力优先安排在合作社就业。

南圣镇委书记林书忠说,经测算,种植树仔菜和龙须菜等五指山本地野菜,每亩纯收益8000元,其中50%收益留作村委会集体积累,30%维持合作社正常运营,剩余20%用于帮扶贫困户。

合力帮扶,金融支持为扶贫产业“造血”

精准扶贫,小贷先行。海南通过实施“金融扶贫百日大行动”,要求省内各金融机构要重点抓好扶贫小额信贷、保险扶贫,做好风险补偿金设立、贫困户评级授信等工作,对于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要简化手续,加快放贷速度,执行基准利率。全省小额信贷贫困户覆盖率从2016年的不到10%,突破到2017年的34%。

作为支农主力军的海南农信社承担了全省80%以上的扶贫小额信贷放贷业务。2017年累计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35127户,金额8.9亿元。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是保证不返贫和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干细胞’。”海南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利光秘表示,农信社作为农字号金融机构,生于农民、根植于农村、发展于农业,农信社响应国家扶贫号召责无旁贷,尽一切可能配合相关扶贫机构,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利光秘称,海南农信社核实录入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对所有贫困户将采取一次性授信,只要贫困户有资金需求,一个电话,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就会上门服务。

海南农信社驻村“第一书记”黄海军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在海南农信社支持下,近期他整合100多万元扶贫资金与海南农垦畜牧集团合作,为定点帮扶村琼中县湾岭镇岭门村建起了生态养猪场。

“政府投资建设的猪场将全部量化为资产入股合作社。”黄海军计划吸纳全体村民都加入合作社,脱贫攻坚期养猪场收益的5%留作村集体公共资金,专职代养代管的合作社干事保底获得30%的收益分红,养殖存活率高于97%还可获得10%的奖励分红,剩余55%收益全部用来帮扶37户贫困户。脱贫攻坚结束后,全体村民都可参与猪场经营分红。

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扶贫,2017年海南启动了“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提质增效行动”,发动全省150多家企业与126个贫困村签订产业帮扶协议。

孟励认为,正是每位帮扶干部不忘“为人民谋福祉”的初心,正是所有结对帮扶企业的用心用情付出,海南脱贫攻坚才能顺利完成2017年全年减贫18万人的任务。

据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海南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为7377元,同比增加742元,增长11.2%,比全省农民收入增速快2.9个百分点。在全国22个有贫困检测的省中,海南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排名第三。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曾多次提出,产业扶贫要精准。要围绕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差异化、易发展、可持续的产业;要发挥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合作共赢、分配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要力争取保零返贫,对已脱贫人口要扶牢。要坚持一手抓脱贫,一手抓防返贫,对已脱贫人口进行跟踪问效,做到脱贫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项目。

(责编:隋尚君(实习生)、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