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29年的坚守(最美农技员)

——记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杨建宏

本报记者  郁静娴
2018年01月07日08: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田间挥洒汗水,将青春奉献给土地;他们为农民兄弟搭建科技桥梁,为农民兄弟送来新品种、新农艺;他们为了农民兄弟增收致富日夜奔忙,农民兄弟的笑脸是给予他们的最高勋章。躬身碧野,耿耿初心,他们就是扎根基层的农技推广员。从本期起,《新农村》周刊开设“最美农技员”栏目,记录这些农技推广员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不平凡。

黑黑的脸庞,瘦瘦的身材,与同龄人相比,时间在她身上留下了更多印迹。自打1989年从张家口农专农学专业毕业,杨建宏就怀着对农业的满腔热情,来到张家口市万全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二十九年如一日,坚守在农业一线,与广大的农民一起,躬耕、收获。

2万亩制种田,她走遍每一块地

“每年下乡不少于200天。”从种子、栽培、植保到检疫……杨建宏的身影,贯穿作物生长周期,联结着农民和生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种子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时任安家堡乡新羊屯村种子生产新基地负责人的杨建宏,既要指导技术,又要管理基地,只能暂时撇下2岁的女儿,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1年多的努力,新羊屯村1000亩玉米制种田生产出合格种子37.5万公斤,净增效益75万元。

农技推广,必须抵达农户手头、心头。为了推广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她在冬天冒着严寒,骑着自行车,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由于当时路不好走,再加上她刚学会骑车,所以经常是“步行一半、骑车一半”。在播种季节,她还要现场教农民操作,确保技术落到实处。

农区往往容易出现大面积鼠害,给农作物带来较大损失。为了准确地掌握害鼠更多习性,杨建宏用几年时间实地监测研究,了解本区域鼠害的发生种类、鼠密度、危害损失率等情况。每年组织统一防治1—2次,面积累计达10万亩,实现效益2000余万元。

杨建宏还带领检疫人员,把好植物检疫关,杜绝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万全县是玉米制种县,每年制种面积达2万亩左右。在每年的玉米苗期、花期、乳熟期,杨建宏分别进行田间检疫,她不仅走遍了每一块地,还详尽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建立起田间检疫档案。

“好的农业技术,不能太过复杂”

万全区北沙城乡位于洋河北岸,土壤肥沃、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这里韭菜种植历史悠久,产品远销京、津、晋、内蒙古等地,是张家口市重要的韭菜种植基地之一。

这些年,随着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升级换代,韭菜种植中的农药残留、产业链低端等问题凸现,当地频现卖菜难、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合作社运营一度陷入窘境。杨建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才能种出质量上乘的有机韭菜呢?为此,她经常向农科院和高校相关领域的教授请教,也尝试提出了一些绿色防控技术,如色板诱杀、全网覆盖等,但总觉得不够完善。

“好的农业技术,不能太过复杂,才容易得到推广运用。”去年3月,她参加了“作物根蛆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专家研讨会,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她果断引进专家团队的成熟技术,在本区域开展“韭菜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示范和推广。这些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为有机韭菜的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现代农业园区走出发展瓶颈。

除了研究作物本身,杨建宏也致力于实现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解决畜牧业在实行圈养后对饲草的大量需求,她从2008年就开始试验研究如何大面积提高青贮玉米产量。5年间,累计推广面积285.8万亩,增产幅度达到24.5%,新增经济效益3亿多元。不仅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对于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实现农牧业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全市优秀农村科技带头人、河北省农业厅丰收二等奖、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广先进工作者……这些荣誉和称号透露出的,是杨建宏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是农民对她的无比信任。背后的成果,则早已深扎在了广袤大地上。

(责编:蒋琪、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