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大理古生村】

庭院幽幽叙乡愁(乡村发现·村庄)

本报记者  李茂颖
2018年01月07日08: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古生村内,传统白族民居错落有致。
  资料图片

  村内建于明代的凤鸣桥。
  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

  祖屋、古树、古戏台,红烛、社火、家乡菜……乡村,承载着很多人的乡愁记忆。在这里,人们可以发现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世代相传的工匠技艺、特色浓郁的传统美食。它们记录着乡村各自的文化脉络,讲述着乡村独有的故事。从本期起,《新农村》周刊开设“乡村发现”栏目,寻访有故事的村庄、技艺和美食,带您发现乡村之美,体味别样乡愁。

  

  “上关花、下关风,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尽管已是隆冬时节,以“风花雪月”闻名的云南大理依然是暖意浓浓。一路前行,村庄和田野交替而过,越过一片田野,临近洱海之畔,坐落着具有千年历史的湾桥镇古生村。

  村如其名,古生村的一切都显出古朴悠远的意味。老房老桥,古树老戏台,一条条平坦整洁的青石板路环绕田野、穿越村庄。“村里的古戏台,是1867年建成的,村子北边的凤鸣桥还要更早,这里不少建筑比我岁数还大,都完整地保存至今。”今年74岁的杨练是土生土长的古生村人,说起村子的历史,一脸骄傲,“戏台上现在还经常有人表演节目,不久前文艺队还在上面唱了我们自己的大本曲。”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来到古生村。在村民李德昌家,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一时间,这个充满“乡愁”的小村庄引得游人络绎不绝。

  古生村是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里保留着传统白族民居的样式。青瓦白墙的房子上雕梁画栋,正对着一面极具白族特色的大墨画照壁,李德昌的家就是这样典型的白族庭院。“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在这里真是自在得哪里也不想去。”对着满院的绿意、竞相开放的鲜花,李德昌显得有些陶醉。

  “乡愁可是我们古生村的金字招牌,历史文化资源就是古生的灵魂。”古生村党支部书记何桥坤说,为了保持古村风貌,古生村坚持修旧如旧,制定了保护管理办法,对村里的凤鸣桥、古戏台等文物古迹进行提升修缮,对7户有浓厚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

  村如其名,古生村的一切又孕育着勃勃生机、盎然新意。在村子的中心位置,有一棵300多年历史的大青树。“古树就是一种生命的象征。”何桥坤说,“现在这块中心位置已经被改造成了村民们的活动场所。”为了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古生村坚持建筑民族化、村容整洁化、产业生态化、管理民主化,建设菜市场等公益设施,将道路绿化,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旅游线路标识牌、停车场等旅游接待设施配套,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走进古生村,白族庭院错落雅致,古村巷道曲径通幽,一幅乡愁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小桥流水、户户养花,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依托现有的山水文脉,古生村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田园风光,整个村子田园依旧,景致优美。“古生村现在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天都有不少游人慕名前来,把古生村的古传递下去,把古生村的新展现出来,就是我们要做的。”何桥坤说。

  怎么去:从大理古城向北,沿大丽线行驶约10公里,即达古生村入口。

 

(责编:蒋琪、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