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江苏涟水

工作队号准扶贫脉

本报记者  王伟健
2017年12月03日05: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东胡集镇鲁渡村贫困户徐阿婆想不到,60多岁还能找到营生,成为柳编能手;梁岔镇费庄村王跃香夫妇,通过培训,从农民变成了护理师……在江苏省涟水县,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

  涟水县低收入人口13.45万,7个乡镇是扶贫开发重点片区。面对脱贫攻坚难啃的骨头,江苏省19家单位20名成员组成工作队,帮扶19个经济薄弱村,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劳动技能培训和特色种植等项目,19个帮扶村有了明显改变。

  “叠衣服要先叠大件,再叠小件,衬衣在上,裤子在下。”台上家政专家热情讲课,台下41名学员专心听讲。

  这是江苏省委帮扶工作队组织的第十一期劳动技能培训。50岁的严菊认真做着笔记:“这几年找了不少活,不是嫌年纪大,就是嫌没技术,听说这里有家政培训,赶紧过来报名。”

  劳动技能培训,是工作队定制的帮扶项目之一。驻涟水工作队队长孙国君说,了解贫困户想什么、缺什么,才能精准帮扶。工作队员走访摸底,发现有不少贫困户希望掌握就业技能,他们与专家对接,先后开设了十几场培训班,培训1300多人,有600多人通过就业脱贫。

  因病因残致贫,是当地主要的致贫原因。孙国君说,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对劳动强度几乎没有要求,还有长期“造血”功能。

  截至目前,工作队帮扶建设村集体光伏电站2315千瓦,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8万—15万元,建设600户屋顶分布式光伏设施,贫困户每户年增收5000元。

  工作队有扶贫“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帮扶干部宋福波解释,“自选动作”是指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村一品”。

  宋福波带领村民种植300亩瓜蒌,他说瓜蒌药用价值高,果实、果皮、果仁、根茎都可入药。“不过想种好可不简单,瓜蒌怕风吹、怕病虫害、怕水泡烂根。”宋福波说,工作队经常去田里查看,及时养护瓜蒌苗。

  大东镇南严村村支书严殿良说,帮扶队员刘克忠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后,河道两边建起了生态护坡,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了500亩玫瑰、580亩富硒米等高效农业,注册了商标,去年全村有30户低收入家庭脱贫,“真是每一个项目都帮到了点子上。”

  工作队按照“一村一品”的路子,确定了帮扶项目160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63项,村集体经济增收53项,民生建设44项。贫困户深度参与到脱贫产业中,干劲更足了,获得感也更多了。

  “在精准上下功夫,先要摸清家底,再开药方,才能见效。另外扶贫不能单打独斗,要善借外力,让帮扶项目落地生根,才能拔掉穷根。”孙国君说。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03日 11 版)
(责编:冯粒、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