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青海化隆县推行“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

本报记者  张志锋
2017年11月24日08:5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手把手教,边干边学

  “一边干一边学,从伙计到老板就是这么‘炼’出来的。”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拉干村贫困户韩永录说。在北京一家拉面馆经过一年实训,2017年5月他在北京新开了一家面馆,当上了小老板。

  化隆地处西部高原,山大沟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截至2017年8月,全县贫困人口超过3.6万,占该县总人口12.1%,是青海贫困率较高的地区。“化隆农民有做拉面的传统,”化隆县委书记刘建昱说,“一人学手艺、外出打工,全家脱贫不成问题。”多年来,化隆农民靠进城开拉面馆谋生致富,拉面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脱贫面”。

  化隆人外出做拉面,以前主要靠亲带亲、邻帮邻。近些年,县里也组织过一些短期的拉面技术培训班,可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无法参加,在附近打工的怕“耽误挣钱”也不愿参加培训。

  为了让更多贫困户掌握这门手艺,做好这碗“脱贫面”,去年4月,化隆县推行“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面向贫困户家中的青壮劳力,自愿报名,把他们集中送到北京等地化隆人开的拉面馆,先当跑堂,再学拉面手艺以及经营管理方法等。贫困户一边学技术,一边打工增收。学员如果开拉面馆,政府提供三年贴息贷款5万元。从2016年到2019年,每年培训一批,共5000人。

  化隆县就业服务局局长赵鸿说:“手艺靠手把手地教,经营管理也要实地摸索。年轻人进实体店,边干边学,可以掌握开面馆的全部流程。”

  学了本事,挣了票子

  查甫乡来洞村的多吉当知是第一批学员之一。他的爸爸前年得了癌症,巨额医疗费让一家四口陷入了贫困。他以前也想学拉面手艺,苦于没有机会,就在西宁当建筑小工。这次听说有好政策,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

  多吉当知到北京后,进入伊贤德餐饮公司旗下的一家新疆美食店学习,扫地、抹桌、择菜、洗碗等什么都干,每月工资2500元。每天下午2点到5点本是员工休息时间,多吉当知却连轴转,加班学做拉面。苦练三个月,终于学到了手艺。

  行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学员韩永录此前在宁波一家面馆干跑堂,他也想学拉面手艺,师傅却不愿意教。这一次韩永录在北京一家面馆终于学会了手艺。

  这得益于化隆县对参与实训的各方实行以奖代补。学员参加培训,结业合格者有奖励,拉面店、拉面师傅完成培训任务也有补助。化隆县还规定,拉面店要给学员开工资,全年不低于3万元。多吉当知学会了拉面和烤串手艺后,一年净收入3.3万元,一年就脱贫了。据介绍,第一批学员工资、补贴性收入等共计4500万元。

  换了脑子,闯了路子

  化隆农村贫困家庭的年轻人,走出大山,到北京等地的面馆参加培训,不仅学到了手艺,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多吉当知从小在深山长大,来北京前连汉语都说不利索。后来慢慢学会了招呼顾客,“您好!”“请慢用!”半年后,他就能说流利的普通话了。一年后,他感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不想回去了,就留在北京打工创业。

  化隆县驻北京市拉面经济服务办事处主任马春云说:“这些山里娃娃来北京时,两眼一抹黑。来时还需要我们集中接,不用多久,他们就能自己坐公交到处跑,回家时自己买票进站,说话做事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今年5月,多吉当知学成结业,继续在北京一家面馆打工,月工资涨到4500多元。他有一个梦想:攒一些钱,挂靠一家品牌拉面馆,自己开店。

  学员韩永录则已经实现了开店梦。他去年在北京西北楼餐饮公司一家面馆培训,一年下来,不仅掌握了拉面技能,还攒了4万元。培训合格,县里奖励他5000元;家里人又借了10万元,今年5月12日,他与老东家西北楼合作,在北京中关村南三街开了一家面馆。如今,面馆客源稳定,日均营业额6000多元。

  从学徒到小老板,韩永录实现了“华丽转身”后,还从青海化隆县、民和县等地招了8名员工,每月给员工开工资共4万多元。目前,第一批1020名学员中已有21名自主创业开了面馆,800多人在各地拉面馆打工,辐射带动化隆农民近5000人脱贫;第二批共1400多名学员也在日前陆续参加了实训。


 

(责编:蒋琪、仝宗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