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斧头 扛起镢头 一次“吵”出来的成功林改

钱良好

2017年09月15日08:23  来源:农民日报
 

  柿树村村民在听取、讨论林改方案。

  柿树村村民交流果树种植经验。

  钱良好文/图

  初秋时节,山村的早晨有些清凉,明丽的阳光洒在安徽省庐江县柯坦镇柿树村的山山岭岭上,村民们谈笑着走向各家的山场(山地的方言),一天的劳作就此开始。锄草、植苗、浇水,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我们放下了砍树的斧头,扛起了栽树的镢头,经营我们自己的‘绿色银行’。”村民们乐呵呵地说。

  行走在柿树村,墙壁上醒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标语处处可见,看不到过去三五成群扎堆打牌的人了,就连那几个“上访专业户”,如今也在山上忙碌着。靠种树致富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劳动之余攀谈的也是林改话题:你家新投入了多少钱,我家又有什么果树的新品种……家家都有一本山林致富经。

  是什么内在动力让这个昔日又穷又乱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走进山村一探究竟。

  林改新举措群众说了算

  柿树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只有300多口人,人均耕地仅5分,而山场却有20多亩,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最大希望就是“靠山养山”。前几年,为提高群众治山的积极性,村里曾分、放过少部分荒山,但是当时群众对政策吃不准,心存顾虑,生怕投入的钱打了水漂,治山积极性不高。

  转机出现在2015年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林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出台,群众逐渐认识到过去的荒山其实是“潜力股”,种树就是营造“绿色银行”。从此,治山积极性一路高涨,原来给山不要,现在把山当成“宝贝疙瘩”,村民争先恐后地争抢山,一时间纠纷不断,矛盾屡屡激化,村干部很多时候都束手无策。

  改革势在必行。今年1月,柿树村按照上级指示,开始搞第二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场分到各家各户。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全村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到底该如何分?县镇村各级干部也觉得这件事情十分棘手:如今山场成了村民的命根子,大家都睁大双眼盯着,看干部们如何把6000多亩的山场全部分到每个人头上,这面临的困难和阻力还真大!

  办法总是有的。村“两委”班子当机立断:成立“分山小组”,把权利交给农民,让群众说了算,高度民主、高度透明。村民集体投票选举出分山小组,负责起草林权改革方案,然后实施核定分山人口,征集群众意见,划界分配山场等具体事宜。村民小组一事一议,事毕解散,看起来很难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意见多且杂争吵促和解

  众口难调。放权于民,就必然有不同的意见。涉及到利益问题,争吵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贯穿了柿树村林改的整个过程。

  林改小组把征求意见表发到各家各户,7天就收集到了200多条意见,涉及方方面面,再通过会议逐条整理、讨论、公示、表决。“我们光会议就开了32次,有完整会议记录的达到了26次,每次会议都免不了激烈争吵,开会就像打群架,争执得脸红脖子粗。会议上兄弟反目、父子意见不统一是常事,吵得就差动手了。”柿树村党总支部书记马大忠这么形容当时的情形。

  但是,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启动无记名投票程序,最后达成的林改方案非常细致和成功。例如,村民林文锋家房后有5亩山场,他自己已经治理过并有了收益,村民经过讨论,对照方案直接把这5亩山场分到他的名下,每亩按最高收成作价;村民王建国也是类似情况,他15年前承包了100亩山场,投入近万元种板栗,经过村民决议,也是按照一等山作价分给了他。还有其他具体的讨论事宜,比如,出嫁闺女户口未迁走的不列入分山人口,在校学生无论户口在不在村均列入分山人口等情况,全都逐条商议落实,达到了村民公认合理,当事人称心满意的多赢效果。每位村民都在方案上按下了手印,按照方案不折不扣地执行,问题迎刃而解。

  过去因在村民会上争吵的乡邻之后都握手言和,相互赔礼,主动打招呼。“争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辩明道理,理通了,人心自然就顺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有隔夜仇。”村民林文锋说,他与堂叔因祖上分林林界不清而发生争吵,事后他主动上门请堂叔到家里来喝口小酒,而且还帮他打理山场。堂叔也将自己的种树经验传授给他,帮着他修剪果树、施肥。

  就这样,一个以乱出名的村子的林改,经过若干次的争吵,分山小组的不懈努力,村民治山的事务稳步展开。

  荒山披绿装致富道路宽

  荒山分到户不到两个月,全部整地工作已经完成,人均投入2000多元,通往山场的路通了,水平沟也挖好了,石坝也垒起来了,荒山披上了绿装。过去的仇家变成了比赛的对手,村里出现了技术助农好手和果品外销经纪人。

  马大忠介绍,通过放活经营,村集体的护林、治山费用大幅降低,造林投入也由集体单方面投入转变为由农民和社会共同投资,村集体经济得到加强和巩固。村民代表表决决定实行均股联户承包,每10户分为一组,每组共同管理承包的片林。从村干部到普通群众,人人都成了护林员。

  荒山变成责任田,山场成了聚宝盆。为了拓展发展新空间,柿树村将森林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规划建设一处100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森林氧吧,并兴建10栋毛竹屋,给游客提供垂钓、自助野炊、家庭休闲等活动,扩大经营模式,增加村民收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柿树村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着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据统计,该村目前种植的板栗、黄桃、酥梨等经济林共计3000亩,每年可为百姓带来1000多万元的效益。

  “只有让百姓从树上摘到‘金果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才能更加激发百姓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庐江县林业局局长谢富银说。

(责编:李栋、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