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规划发布

刘家琴王腾飞
2017年08月03日08:34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规划发布

  京津冀三地土肥站相关领导调研京郊葡萄产业发展。何威明摄

  本报记者刘家琴王腾飞

  7月27日,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土肥水发展规划《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北京发布。

  京津冀作为京畿之地,其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适宜,随着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正在逐步走向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但是目前该地区人口密集,生态环境要求高、压力大,农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方面,该地区面临施肥过量、方法不当、肥料利用率低、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依托土肥水事业发展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统筹农业生态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区域“三农”创新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建京津冀秀美山川这一艰巨使命。为此,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创新联盟编制了该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土肥水的发展目标,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农业产业水平、生态安全水平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土肥水科技支撑与引领。

  《规划》指出,力争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有机肥资源化率提高1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田水利用效率提高10%以上。将共同推介一批土肥水高效利用示范园区、一批土肥水企业和一批土肥水技术产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肥料企业、一批特色果蔬产业和一批示范园。积极构建京津冀土肥水基础数据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土肥水核心业务信息化支撑能力,提升智能决策服务水平。通过本规划实施,提高京津冀三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资源承载率、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

  《规划》明确了四大任务十二项内容,从科技创新、产业支撑、生态建设、体系建设四大任务出发,结合京津冀地区土肥水发展实际,提出土肥大数据工程、“智慧土肥”工程、精准施肥管理工程、特色果蔬产业工程、肥料产业工程、耕地质量建设工程、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工程、人才体系建设、项目体系建设等十二项具体内容,开展联合攻关,整合资源技术,探索京津冀土肥水科技合作机制,重点解决京津冀土肥水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全面推动实现京津冀三地农业绿色、高效、安全、生态、健康发展。

  《规划》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突出“创新”发展,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构建统一的智慧化土肥水精准管理系统、耕地质量监测系统、土肥投入品监测系统、土肥信息化服务系统、土壤墒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京津冀三地土、肥、水进行精准管理,强化土肥的基础性功能作用,有针对性地实施土肥水关键技术措施,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土、肥、水位居农业‘八字宪法’前三位,不仅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事关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刘天金表示,在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发布京津冀土肥水协同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三省市农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行动和关键举措。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作为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土肥水发展规划,这是对京津冀农业合作机制做出的有益探索,迈出了京津冀农业合作的坚实一步。”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介绍说,《规划》的发布基于京津冀三地资源禀赋及各有的特色和优势,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京津冀区域农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考虑了三地农业及土肥水事业不同现状,在京津冀农业合作框架下更加细化明确土肥水工作目标、责任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据了解,下一步,三地土壤肥料工作站将结合规划的实施,打破思维定式,统筹区域土肥科技优势,进一步增强土肥水发展的整体性和农业发展的持续性,推动土肥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生态建设,努力实现三地土肥水高效发展,为切实推动区域农业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发展,为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实现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责编:张歌、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