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从“一处美一时美”到“一片美持久美”

程天赐
2017年07月06日08:20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从“一处美一时美”到“一片美持久美”

  凤凰镇西老村男女老少都能打几个回合乒乓球。

  村村都有农家书屋。

  稷下街道赵家村整洁的村貌。

  临淄农家喜事简办成风尚。

  崔立来陈卫华本报记者程天赐文/图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顺应群众期盼,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村居“优美环境、阳光村务、移风易俗、道德建设、文化服务”等全覆盖,让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探索走出文明乡村建设的“临淄模式”。日前,出席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代表们参观考察临淄乡风文明建设经验后纷纷点赞、好评。

  拔掉农村“脏乱差”的病根

  临淄区按照“美居、宜居、安居”的工作思路,全方位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推动人居环境由“一处美”“一时美”向“一片美”“持久美”转变。

  该区实施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内容的农村“五化”工程。多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1.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3亿元,对所有村居整建制实施“五化”,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65公里,硬化村居路面722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280万株。村容村貌大变样。

  家家户户实行旱厕改造。全区7.2万户农村旱厕全部得到了无公害化改造,很多农户安装了高档的坐便器,“既好看又卫生,和城里人用的厕所一样。”敬仲镇白兔丘北村村民胡大伯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农村也不比城里差!”

  记者在敬仲镇看到,全镇50个村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整治,所有大街小巷全硬化、无死角,道路村村通、村村连;所有路两侧实现立体式全绿化;所有主干道安装路灯;生活垃圾全部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

  文明乡村播洒道德雨露

  两千多年前,一代名相管仲在临淄留下了“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千古名言。如今,富裕起来的农村,吃饱吃好不在话下,文明的乡风民风成为大家的期盼。

  临淄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从回应群众关切抓起。村级事务运行不规范是影响农村和谐的一大“乱源”。临淄从2010年开始,创新推行村级事务“五代理”制度,即由镇、街道代理村级资金、账务、资产、档案、公章,特别是对公章和资金使用实行层层签批、定期公开,把“钱袋子”“章把子”置于多重监督之下。阳光村务,推倒了村干部和村民相互猜疑、互不信任的心墙。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融洽了。

  针对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讲面子比排场、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临淄区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政府倡导,把面子“挡”起来;统一标准,把服务“包”起来;党员先行,把新风“带”起来。464个村居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启动公益性公墓建设。祛除陈规陋习,喜事随礼不坐席,一般随礼50元,最多100元。白事不搞大操大办,原来三四天才能办完的白事,现在一天解决。

  与此同时,开展晒“家风家训”,评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临淄38万农民中,10万人成为善行义举“四德榜”的“上榜好人”;大多数家庭实现家风家训挂厅堂、贴门口。实施“合力救助帮扶”工程,不让一户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形成了扶危济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气。

  文化惠民打造精神家园

  临淄区以农村精神家园构筑为目标,通过打造文明建设阵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强文化传承展示,让乡村之美美在“颜值”、美在“气质”,更美在文化、美在内涵。

  该区实施“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全覆盖。全区12处镇、街道全部建立综合文化站和图书馆分馆。所有村居建成集村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文化大院,建有文化小广场和百姓大舞台。所有镇、街道都设立文明生活讲坛——稷下学堂,精选志愿者组成宣讲队伍,定期到农村开展文化传承、礼乐教化等课程活动。实施“一村一年两场戏”工程,临淄区一年采购1000多场文化惠民节目下乡演出。鼓励成立文艺表演队和民间艺术团,全区每个村居都拥有一支以上文艺队伍,各类文艺骨干3万余人。

  在皇城镇小铁佛村,庄户剧团经常表演《八仙过海》等老少皆宜的戏剧,成为乡亲们心中的“大明星”。凤凰镇西老村成立了乒乓球协会,村民几乎都能拿起拍子打几个回合;一有比赛全家上阵、全村上阵,欢声笑语让村庄充满生机。

(责编:张歌、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