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广西合浦县山东村下“绣花功夫”做精准脱贫

贫困村"破茧"启示:有尊严脱贫与乡村治理两翼齐飞

2017年06月16日08:07 |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南宁6月16日电 (记者李彤)广西合浦县山东村村民沈晓鸣清晨5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养虾、做饭、喂猪、照顾年迈的婆婆和生病的儿子...... 丈夫因病去世、婆婆现年96岁、三个子女尚在读书,岁月的磨砺让这个40多岁的女人格外坚毅。2016年沈晓鸣通过养猪、海水养殖脱贫摘帽,村民提起她都竖起大拇指。

“上大三的女儿给我打电话,说妈妈你是我的‘女神’。” 沈晓鸣拿出手机给记者看女儿照片说,今年她计划扩大养猪规模,并牵头组建合作社,也更愿意参与村里的事了。言谈间自信、乐观之情溢于言表。沈晓鸣仅是山东村脱贫户的缩影,该村通过精准帮扶助力贫困户有尊严脱贫、发展产业巩固成绩、调动村民积极性参与乡村治理。

有尊严的脱贫:让贫困户感受劳动收获“触摸”幸福感

2016年通过养猪脱贫的沈晓鸣是女儿心中的“女神”。人民网记者李彤摄

一场误会差点让沈晓鸣与脱贫帮扶失之交臂。在丈夫未生病之前,沈晓鸣家的生活条件在村里是中上等,2009年就建起了二层小楼。但也正是这小楼,让她在建档立卡时一度被认为不符合标准。此后,驻村工作队的入户走访调查打分,以及村民代表会议的民主评议、公示征求意见,客观体现了沈晓鸣的家庭情况。32分,比贫困户建档立卡合格线52分整整低了20分。

想生产劳动但缺乏资金,是当时沈晓鸣最苦恼的问题。2016年8月,按照广西出台的贫困户小额贴息信贷政策,沈晓鸣获得了5万元贴息贷款。有韧劲、能吃苦、脑子活的沈晓鸣,通过“买小猪卖小猪”炒猪苗的方式,一个月两进两出挣了7000元赚了“第一桶金”。从最初的32头到现在的近200头猪,养殖走上了正轨。“我今年有个目标,希望牵头组建合作社,帮助同样愿意干活但缺乏思路的姐妹们共同致富。也更有心气儿参与村里的事了,把村里建设好。”她说。

山东村第一书记张英毅(右一)与石业龙(左一)一同梳理看病单据。

同样受惠于精准扶贫政策的还有村民石业龙。现年70多岁的石业龙患有癌症,小儿子患有肺病,前些年一家四口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大儿子在镇上务工做些零活。

“要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命都没了。”石业龙说,现在他定期到南宁看病,新农合报销比例是70%,其余30%由大病保险再报销一定比例。记者在石业龙提供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理赔单据上看到,2016年12月份他看病花费9203元,扣除新农合报销和大病保险后,自付药费1365元。

石业龙在2016年也脱贫了。按照广西“八有一超”的标准,他家有稳定住房、有水、有电、有路通自然村、有义务教育保障、有电视机、有收入来源、年人均年收入超过3146元。“没有谁能照顾一辈子,但新农合能提供今后的保障。已经受惠于党的好政策了,不能拖着耍赖皮。”他说。

石业龙算账说道,去年他家参与村里合作社扶贫项目,种植辣椒分红4500元,市县扶贫资金购入的110只鸡苗受益5000元,家里四人都有低保补贴,每人每月有140元,大儿子在外务工每月有一定收入。他指着房子说,1997年盖得屋子已经成了危房,在财政危房改造补助2.35万元基础上,家里又投了4万元在屋后正在建新房。石业龙咧嘴笑说,“没想到还能住上新房子”。

在山东村扶贫第一书记张英毅看来,贫困群众的内心相对敏感和细腻,如何改变他们思想上的贫困、帮助其有尊严的脱贫是他时刻思考的问题。“早前,有些贫困户因为顾虑会隐瞒收入情况,存在不想脱贫的现象。但现在,通过工作引导让贫困群众认识到脱贫光荣,有尊严脱贫感受辛勤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全村45户贫困户在2016年底有32户光荣脱贫。”他说。

发展产业固成果:合作社是"火车头" 利益联结成关键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保障,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是稳健生产的“火车头”。“望着88亩红彤彤的指天椒,就像看到了红火火的日子。”石业龙提到的种植辣椒,是山东村发展的差异化特色产业。

山东村红彤彤的指天椒特色种植,成为贫困户脱贫的产业支撑。

让群众参与的事,干部要带头干。周泽威既是山东村的村委会主任,又是“榄子冲合作社”理事长。他介绍说,2016年村里的45户贫困户全部参与了合作社,贫困户的参股资金为7444元,由县财政补助、后盾单位支持和市产业到户资金三部分构成。

“我自付资金带头加入合作社,贫困户见村干部也加入了就更放心了。以前我们的辣椒是按袋卖,去年春节前后卖到了14元/斤的‘天价’,大家都赚到钱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3万余元,这对村里开展工作是很大的支撑。”他笑着说。

当前,贫困地区建立合作社发展产业的不在少数,模式也都大多相同,山东村合作社运营的经验在哪里?

在山口镇镇长莫维东看来,合作社成功运营的“生意经”在四个方面。他说,其一要选对种植大户、靠能人带动,山东村合作社大户周尧彬80年代就是“万元户”,种了30年辣椒;其二要发挥党支部带头作用,凝聚贫困户;其三,要跑市场、选产业、找专业机构帮扶,村里辣椒种植由北海蔬菜研究所的专家全程指导;四是调动贫困户参与生产,当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坐着等分红。

“更值得总结经验的是,村里种植辣椒打了时间差,通过收集种子站、批发市场、化肥公司等多方信息,避开了种植高峰期,等我们的辣椒集中上市时正是市场产量低谷时。”莫维东表示,合作社在辣椒销售环节公开透明,每一笔交易要理事长、种植大户、贫困户代表、收购商四方签字,明确交易价格和斤数,让贫困户充分参与监督。有些贫困户每天早早来到地里劳动,真正做到了“我要脱贫”。

莫维东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以其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如何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增值收益,也是乡镇工作有待思考的内容。

但他也坦言,在产业筛选上村里仍是弱项,由于防治虫害等原因,种完本季辣椒后将改种其他作物,下一步种什么、各村种植如何差异化,现在还在调研。

探路乡村治理:让村民说服村民 新房新村展新貌

如果说脱贫帮扶是攻坚克难,发展产业是巩固成果,那建设美丽和谐乡村、营造乡村自治氛围则是积基树本。前些年让村支书头痛的环境卫生、组织活动、解决纠纷等,已不再是他的烦心事了。

地还是那片地,人还是那群人,曾经的“老大难”何以“难者亦易矣”?

2016年底脱贫的苏少娟,更爱笑、话更多、更喜欢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了。“村里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的卫生清扫,我也会参加。现在生活改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心里更舒快了,也愿意参加村里的大事小情,让周边环境更好了。”苏少娟对记者说,自己喜欢唱歌,如果下次村里组织唱歌活动,她要报名参加。

指着新房墙上的光荣脱贫标识,苏少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人民网记者李彤摄)

沈晓鸣计划成立的养猪合作社,也得到了村干部的支持,不少村民从她身上看到了喜人的变化,增强了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在村支书周泽威看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水电路等基建的完善,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了,村干部做起工作来也更顺畅了。“苏少娟们”正以实际行动教育着村里其他的人。

“以往春节大家多是打扫、装饰自家屋里,去年春节不少村民自发在村里道路上挂上了彩带。几个月前,在村里新建的文体操场上举行了一场拔河比赛,不少人抢着报名,大家喊着口号加着油,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周泽威说,村里还在调动退休回乡人员和家族长们的积极性,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参与实施。

村民自发参加村里的卫生打扫活动。人民网记者李彤摄

村级是我国治理组织的“未稍神经”,如何调动村民参与乡村自治的积极性,把“点上美”和“面上美”、“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起来,考验着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智慧。

山口镇党委书记廖锡武认为,完善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生活条件改善了,村民对周边环境卫生更加关注,也有利于建设宜居乡村、引导邻里和谐。

“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我们组织了文娱活动和就业培训。通过乡镇信息平台发送手机信息,让百姓了解政府工作动态、生产生活资讯和子女上学等信息。我们正在挖掘木鱼戏(地方特色戏剧),在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同时,村里生活氛围也更和谐了。”他说。

廖锡武表示,在“基础便民”“产业富民”的基础上,如何“服务惠民”也对基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在山东村村委会注意到,“乡镇居民医疗参保、续保证明”等24项均为村级办理事项,并限时完成。

“小事不出村,农事村办,村民动嘴、干部跑腿,正成为乡村治理提高服务惠民的具体体现。” 廖锡武说。

(责编:蒋琪、张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