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重庆石柱经营山水争当“绿富美” 打好生态牌 走好康养路 

本报记者  崔  佳
2017年05月31日08: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石柱县黄水镇全景。
  谭华祥摄

  莼菜田在初夏的阳光下泛着碧波,村民三三两两地在水中劳作,远处的山林葱翠欲滴,空中的无人机盘旋飞过……这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镇万胜坝村潘婆婆莼菜种苗繁育基地内的情景。

  “趁着光线好拍点视频,做资料用得上。”“收”了无人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潘婆婆莼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慧中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现有莼菜基地3000亩,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莼菜产品供应商和莼菜种苗繁育机构,并已成功开发出包括食品、美容护肤、保健养生等三大类近30种产品。“未来几年我们还要建设国际莼菜生态康养体验中心,以莼菜为依托进军健康产业和康养服务。”潘慧中说。

  “康养”,在如今的石柱是个热词。集少数民族自治县、三峡库区移民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重点县于一体的石柱,如何摆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该县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新要求,遵循“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总原则,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作出了“转型康养、绿色崛起”的战略调整,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康养石柱”。

  “我们提出建设‘康养石柱’,就是要紧紧围绕社会大众对康养的需求,顺应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期盼,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提供康养产品,以大康养经济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县委书记蹇泽西说。

  

  康养产业独具优势

  5月25日,“中国·重庆石柱首届康养大会”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发布中心举行。发布会上,石柱县政府领导不仅向媒体介绍了首届康养大会的相关主题活动,还特别介绍了石柱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所在。“观养”“住养”“动养”“文养”“食养”“医养”等概念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兴趣。“康养石柱”掀起了新一轮宣传热潮。

  石柱县地处渝东南,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发展速度不快、质量不优的问题比较明显。但自然生态、土家风情是石柱的两张名片,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也有较好的基础。在谋划发展的过程中,该县统一认识:科学发展首先要找准优势、用好优势,而石柱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是生态优势,最好的出路就是在生态上做文章。

  重新认真审视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康养”的思路跃然而出,令人振奋——

  在生态康养方面,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8%、林木覆盖率达到71.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是大城市30倍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高达93%,县域水系水质全面达标,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水系达到一级饮用水源标准,森林、草场、溪流、湖泊、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组合较好,非常适合休闲度假、居住养生。

  在运动养生方面,全县75%的辖区面积位于海拔800米至1900米之间,适宜开展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低空飞行、水上漂流等户外健身运动。去年举办的千野草场山地越野马拉松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选手,大大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同时,黄水、冷水等高海拔地区冬季可开展滑雪运动,补齐冬季旅游的“短板”。

  在饮食、保健养生方面,以黄连、莼菜、辣椒为代表的绿特产品丰富,是中国黄连之乡和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这些绿色产品经过全链化开发,可以打造成为绿色有机食品、饮品、保健品、化妆品、现代中医药等,助推大康养产业发展。

  交通便捷的优势也日益明显。沪渝高速、丰石高速、沿江高速、渝利铁路相继建成,石黔高速、西沱深水良港启动建设,初步实现了1小时重庆主城、4小时成都、10小时上海,黄水通用机场、渝利铁路沙子关站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将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可以说,发展康养产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蹇泽西说,“打造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是我们的目标,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石柱县万安街道龙坪村学堂组海拔700多米,细雨过后,这里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满眼葱郁。“主要有三个品种,其中卷丹百合可药、食两用,附加值更高。”石柱县泽泰中药材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何泽奉介绍,县里打造康养产业战略让他们受到鼓舞,今年他们计划在全县新增中药材基地2万亩,“为延伸产业链,我们已成立了公司,正在建设一个以百合为主的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预计今年10月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32亿元。”

  践行绿色发展,培育壮大以康养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该县打造康养产业的重点发力方向,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的中药材产业正是其中之一。

  “简单卖原材料,企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都起不来。”何泽奉说,他们正在开发百合胶囊、百合饮料等深加工产品,对此县里大力支持,“遇到困难县领导亲自协调,我们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总投资达到了一个多亿。”

  对于如何把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石柱县明确了指导思想: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为本、康养为体、特色为魂,把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第一牵引产业。

  加快建设“武陵山区全链化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坚持产加销一体化,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全链化开发,促进特色效益农业提质增效,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及食养资源。

  加快建设“全市重要绿色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坚守环保底线,按照集群集约、品牌定制、改革创新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特色资源加工业,为社会提供更多有益的康养产品。

  打造美丽乡村康养旅游。推行“康养+”等模式,规划打造一批乡村绿道、自行车慢道、健身步道,建设“慢游”路网体系,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品尝、播种体验等乡村康养旅游,构建美丽乡村康养旅游格局。

  助力脱贫改善民生

  到2017年底,重庆市所有的扶贫开发重点区县将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对于石柱县来说,摘掉“贫困帽”、争当“绿富美”的任务并不轻松。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石柱把建设“康养石柱”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助推器,规划上科学谋划,举措上扎实推动,康养产业对农民脱贫增收的作用日益彰显。

  万安街道龙坪村贫困户吴中华,以前在浙江打工,去年听说村里种中药材能挣钱,就回家来种上了两亩百合。“苗子政府送,技术有人教,日常管护不费什么力气,今年光这一项收入预计就有6000多元,脱贫不成问题。”吴中华笑着说。

  黄水镇万胜坝村贫困户彭富成,妻子患病、孩子上学导致家庭负担较重。加入了莼菜合作社后,他家在原来3亩的基础上又新栽了1亩。“以前不会管理,价格也卖不高,”他说,现在合作社不仅指导技术,还保底收购、保底分红,“今年种莼菜全家就能收入2万多元。”

  旅游是“康养石柱”的核心产业,也是该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在旅游胜地黄水镇,许多村民办起了家庭旅馆、农家乐及旅游商店。为了让贫困户也搭上“康养”的快车脱贫增收,县里出台制度:乡村旅游合作社社员,每带动一个贫困户可获得财政专项补贴2万元,每年按照补助资金的6%对贫困户实行固定分红,按照补助资金产业收益的40%实施效益分红。目前,黄水镇已落实了11名旅游合作社社员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99名。

  35个无公害产地,99个无公害农产品、25个绿色食品,“食养”可望为农村群众增加更多“土里刨金”的产业平台;黄水康复中心、冷水康养小镇、枫木土家风情小镇,“医养”的兴起将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万里长江第一街”西沱古镇文化游,土家摆手舞、土家玩牛演出,篝火晚会及露营狂欢,“文养”的打造将让石柱百姓在展现民族风情的同时提高生活品质。

  “‘康养石柱’既要谋发展,更要惠民生。”石柱县县长左军说,目前全县上下正凝心聚力,打好“生态牌”、走好“康养路”、绘好“美景图”,确保2017年全面实现5.5万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31日 15 版)

(责编:蒋琪、张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