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客家民俗:广西合浦县闸口“二月二”

在中国的历法节气中,农历二月二是 “土地诞”,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祭土地神,给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做生日,祈求地润万物,五谷丰登的重要节日。而广西北海市合浦县闸口镇拜祭土地的民俗活动最为盛大隆重,每年二月二的祭土地仪式从早到晚,得经过十多个小时,因此形成了完整的祭礼程序,成为一种具闸口客家特色的民俗盛典,是珠乡民俗文化中最亮丽的华章。
闸口镇“二月二”祈福现场。陈晓锋/摄
“二月二”的闸口,大小街口都搭好了彩门。这些彩门都是由每组社坊的居民搭建的,用料讲究,构造宏伟,装饰豪华。除了全部都是红布围柱之外,还饰以彩旗彩灯,灯笼松柏,极显喜庆的气氛,不同凡响。彩门的横额上都写着“庆祝二月二佳节”、“庆祝二月二旦节”、“庆祝旦圣二月二”等贺辞。彩门两柱的对联,则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祈愿与祝福,各有各自的精彩辞句,体现出闸口客家人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生动写照。据了解,这些彩门牌坊处就是祭拜土地,祈求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福祭坛。
闸口镇“二月二”圩街成了彩门牌坊的博览会。陈晓锋/摄
在闸口镇拜祭土地的民俗活动中,土地公公、土地婆婆都是要在三帝庙举行起座仪式,起座仪式虽然简单但也庄重。先由祭事开卦请行,经请卦无碍后,就要为土地公移座,也就是将土地公和土地婆婆请进法座(专为土地公、土地婆婆特制的轿)中,法座内还要安放香炉。一切礼数完成之后,就是鸣炮请行。这时,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安坐轿中在狮队鼓乐的护送下来到祈福祭坛(彩门处),开始隆重的祈福仪式。因此,在闸口三帝庙中,专门建有一座“福德祠”来安放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的神位。平日里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就安居其中,享受百姓的供奉。福德祠的门口贴着的一幅对联很有意思: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的信任、期待和亲近。也许是这个原因吧,福德祠旁的一棵老榕树上,重重叠叠的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老榕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祈福树,因此独成景观。
三帝庙里的祈福树,在二月二这天又挂满了祈福条。陈晓锋/摄
闸口镇拜祭土地的民俗活动为什么会以三帝庙为起行点?据负责协调组织祭土地活动的三帝庙理事会副会长陈清富介绍,三帝庙是闸口最古老的庙宇,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闸口客家人来到闸口,开发闸口,繁衍生息的重要见证,请土地公在那里享受香火,是对土地公的敬重。这也是闸口二月二拜祭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民俗活动能够长久延续下来的凝聚力所在。闸口镇拜祭土地民俗活动,是以街巷为单位搭彩门牌楼,每次活动的彩门牌楼有十七座,覆盖了每条街巷。这些街巷多的有一百多户,少的也有大几十户,参加的居民超过一千多户,如果加上周边的村落,就会更更多。因此,得从上午开始,一直进行到零时。
“二月二”大本营——三帝庙。陈晓锋/摄
祈福是拜祭土地民俗活动中的重头戏。祈福仪式由两名主祭执礼,领祭在主祭的引导下,依次行礼。行礼前领祭得先用圣露净手。圣露是象征性的,是用一个专门的洗手盘装进清水,清水里泡着一条扬柳枝或竹叶枝,这可能是源出于观音大士玉净瓶的杨枝甘露吧。经过了圣露净手之后,就是要给土地公和土地婆婆行三跪九叩礼,读祭文,焚元宝,礼毕。祈福仪式结束后,各家各户就可以把自己事先带来的供品礼果取回,而三牲则留作聚餐或分发各户。
闸口“二月二”祭拜土地公的供品中,有两样是特别的:一是烧猪,祭典上用的烧猪不是通常的乳猪,而是成年的大肥猪,起码有百多二百斤以上,一个祈福祭坛上供奉的烧猪有时达十多头,摆在供桌上何其壮观。二是寿桃,闸口客家人在“二月二”专门为土地公制作了各种寿桃,这些寿桃不但制作精美,而且颜色形状多样,十分美观。仅此两点,足可体现闸口客家祭拜土地的虔诚之心和悠久规制。也使人因此感到守护闸口的土地公是幸福的,得到了如此细微的精心关爱。想来,他老人家会更加尽心尽责,全心全意地为闸口客家祈祷赐福。
闸口圩街二月二之夜 。陈晓锋/摄
亲历闸口“二月二”民俗活动的震撼与壮观,使人感受到了珠乡客家人在保留、传承中国民俗文化的坚毅与执着,更感受到了珠乡客家人古朴的乡土情怀和万众一心干事业的热情。更期待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为这个古老的客家民俗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使之成为北海的品牌节庆,让闸口二月二盛典祈丰年活动的传承更具生命力,更加焕发出时代光彩。(陈仕优 范翔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