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山娃下山、家长进城”:山区教育探良方“拔穷根”

2017年05月04日09:47 |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4日电 (记者李彤 夏晓伦)走过一道岭,翻过一座山,学校还在山那边。河北阜平是深山贫困县,在14岁女孩薛茹记忆里,上小学时每天凌晨5点起床,跋山涉水走一小时才能到学校,黑屋子、土房子、泥孩子是对校舍和学生的真实写照。

长期以来,山区教育是社会各界关切的话题,将孩子培养出来是扶贫的根本之策。近期,记者在河北省阜平县、赞皇县采访时发现,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均衡教育资源,当地正在探索一条“山娃下山、家长进城、加速城镇化、搭建产业平台”的科学脱贫新路径。

“根本的扶贫之策”: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

阜平县龙泉关学校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上课。(人民网记者李彤摄)

2016年10月份,阜平县龙泉关学校的竣工启用,对薛茹而言是学习生活的一次转折。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塑胶操场、干净整洁的学生宿舍、容纳几百人就餐的食堂……眼前这些变化,是前几年连校服都穿不上,中午只能吃馒头、咸菜、喝白水的薛茹想象不到的。“我现在喜欢书法课,大我四岁的姐姐来接我时,边用手机给学校拍照边赞道‘真不错’。”她说。

薛茹的“想象不到”则是源于2013年起阜平县实施的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对全县13个山区乡镇中小学生寄宿就读进行全覆盖,结束了山区孩子们翻山越岭式的走读生活,薛茹就读的学校正是项目之一。

阜平县副县长张风毅介绍说,全县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亿元,而寄宿制学校项目规划投资2.6亿元,当年教育支出更达到4.1亿元。“自2013年以来,县里统筹省以上资金5.8亿元,通过压减县级政府各部门公用经费用于教育400余万元,盘活存量资金用于教育636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教育4367万元。” 她说。

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的还有河北赞皇县,据赞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宫国恩介绍,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5亿元,当年教育支出3.16亿元,五年间教育支出增长一倍。

财政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和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赞皇二中校长焦立杰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与2012年之前乡镇无学生升入重点中学、更没有考入重点大学相比,2016年首届山区教育扶贫毕业生57人,全部考上大学,其中一本上线14人,升学率大幅度上升。

山区学生精神面貌得到改变的同时,山区教师的精气神也在发生变化。龙泉关学校教师崔海霞历经了三次校址变迁,回想1999年毕业来山区从教的场景历历在目。“学校在山沟里,那间屋子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屋里只有一张平板木床,地面是土的,想扫地连扫帚也没有。土豆白菜汤一吃吃一个月,不带变样的。”崔海霞坦言,从教的信心有过摇摆,截至2012年她的月收入还是1800元,而更大的遗憾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无法为山区教育发挥个人价值。

赞皇县小学新旧校址对比。(石家庄市教育局提供)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新校舍硬件设施比市里学校都好,给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费,我的收入增加了,职称评聘还在向山区乡镇一线教师倾斜。” 崔海霞说,同有的地区有编制找不到、留不住教师相比,龙泉关学校不存在这种情况。

“孩子下山、家长进城”:聚人气、干产业、促脱贫

在龙泉关学校校长刘秋法看来,学生生源回流是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最直接的认可。他说,以往都是乡镇学生往县里跑、县里学生往市里跑,山区建了学校也招不上生。而现在老百姓看到学校真切的变化,一些去市里、县里上学的孩子、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孩子又回到了学校。为外出打工的人回乡创业、就业创造了条件,当前的问题是学生人数逐渐超标。

“农村失能老人、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切和脱贫工作的难点,劳动力不足更是掣肘产业的发展。”阜平县副县长张风毅介绍说,县里正在探讨“小手拉大手”孩子下山上学、家长进城务工、发展产业平台、助推城镇化进程、科学稳定促脱贫的新路径。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年多来阜平县顾家台村贫困户李瑞凤每天劲头十足。李瑞凤说,以前凌晨就要起来给孩子做饭,上下学都要接送,把大人的时间拴住了,加上“穷家难舍”不会想到外出务工。现在孩子在寄宿学校,学费、住宿费、饭费等享受资助政策,每到周末回家一次。自己的时间富余出来了,找了在邻乡工厂加工皮包的工作,每天能收入50元。

张风毅说,县里正在引导农民参与手工业加工、特色农产品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在特色农产品方面,实施了以“香菇为主,木耳、平菇、白灵菇等品种为辅”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预计培育3个产值超亿元乡,1个省级、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家庭手工业上,开展了近2万个家庭加工业点,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给予每天40元补助,对龙头企业吸纳用工给予补贴。

桌子上摆满了制作箱包拉链的小零件,阜平小手工助农增收。

“正是劳动力的补充,支撑了产业平台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缓解了农村社会治理的一些问题。”她说。

据赞皇二中统计的数字,该校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以来,拉动1101户下山创业致富,带动188户家庭进城买房。

“治贫先治愚”:山区教育还面临哪些问题?

在赞皇二中校长焦立杰看来,改善山区教育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撑,首先建立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孩子上好学、上得起学、安心学的问题;其次是提高教师的待遇、发展空间、就业环境,让她们留得住、安心教;第三是让家长看到希望,以前家长多是在形式上重视教育但有心无力,现在对孩子的未来有了盼头。

“早前孩子们在山沟里上学,不讲卫生、迟到早退的现象不少,新校舍建立之初,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我最担心的。但事实证明,在规范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孩子们很快就适应了。以前认为山区孩子学习能力差的观点是不对的,在软硬件资源配套的基础上,山区孩子学习能力一点不比城里孩子弱。” 焦立杰说。

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山区学生们脸上挂满笑容。(人民网 李彤摄)

而在河北省财政厅教科文处调研员宋华看来,如何加大财政对山区教育投入是财政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为尽快完成阜平县13所寄宿制学校建设,50多岁的她与省教育厅同志多次到阜平共同参与寄宿制学校的规划。

“在学校选址上要考虑学生生源、孩子出生率、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化。在财政投入上,更要考虑可持续性。”宋华说,当前一所规模化校舍的建设动辄几千万元,投入较大;落实教师的工资、保障学校运转也都是不小的开支。县里更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尽管教育支出逐年增加,但加快山区教育事业发展压力更大。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山区教育事业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教师编制的缺口,是困扰阜平县副县长张风毅的问题。“山区教育线长、点多、面广,一些低龄儿童仍要就近在教学点上学,尽管学生数量不多但要配备相应数量的教师。与平原地区相比,使用相同的师生比例标准,山区教师的数量明显紧张。”她说。

(责编:蒋琪、张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