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内蒙古宁城县推特色产业拔穷根 种树种菜 脱贫挺快

王咏梅
2017年04月28日08: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北方的三月,春寒料峭。小城子镇八家村的山上却春意渐浓,果农们忙着给自家的“摇钱树”剪枝、扫除树下枯叶、准备浇解冻水,漫山遍野的果树在农民精心侍弄下渐露生机……近年来,内蒙古宁城县坚持“产业富民”发展思路不动摇,持续夯实产业脱贫根基。特别是全面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该县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抓手,因地制宜帮扶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山区农民走上稳定脱贫之路。

  林果产业成为“摇钱产业”。小城子镇八家村属于丘陵山区,是重点贫困村,村里70%的耕地是山坡地,人均水浇地仅半亩有余,传统种植谷子、荞麦、高粱等作物只能靠天收。7年前,村里在县委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两山夹一沟”的独特小气候,探索栽植苹果树,逐渐发展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目前,该村发展果树3400亩,占到全村总土地面积的一半,人均3亩果,并且成立了5家果树专业合作社。村民不仅在荒山荒坡上种果树,还结合县里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采摘经济,在自家门前屋后、沿路两侧都栽满了果树。2015年前,该村张国福还是典型的贫困户。三间旧房夏漏雨、冬透风,全家三口人仅靠他打工维持生活。从县里到镇里再到村里,轰轰烈烈的产业发展势头让许多村民热情骤升,张国福也把水浇地置换成了山坡地,加上原有土地和开荒地,一共栽植30多亩苹果树。眼下,靠卖果子收入,张国福翻盖了四间大瓦房,孩子上学再也不为学费发愁了。“现在90%以上的村民都有了果树,靠果树、养殖和护林员等收入,今年确保140人脱贫不成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闫守礼笃定地说。

  大棚蔬菜成为“首富之选”。一肯中乡石柱洼村8组曾是全村最穷的村民小组,现在一跃成为全村最富裕的小组,靠的就是发展设施农业。“现在我们组没有在外打工的,全组105户,除去5户无劳动能力,其余家家户户有蔬菜大棚。”石柱洼村蔬菜营销合作社理事长孙广新说。该小组56岁的户占元以前是瓦工,靠打工勉强维持生计。看到邻居们都靠种大棚蔬菜富起来了,2015年,户占元在政府给予水、电、路、墙体、看护房等配套设施的政策帮扶下,赶上组里第三批土地流转建大棚。他的大棚占地1.5亩,是自家土地流转的,不用租金,距离合作社仅200米。“每两天采摘一次茄子,拐个弯儿就到了合作社,一手卖菜一手数钱。一次大概卖到1500元左右,等于说每两天收入一份工资,现在你看哪个菜农兜里不装着几百块!”户占元、妻子和儿子已经成为“职业菜农”。两年多时间,户占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买了三轮车,日子过得殷实富足。

  产业兴则百姓富。宁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县里实行发展规模、奖补资金“两个不设上限”政策。去年县财政投入1.8亿元,新建设施农业6.1万亩、果树经济林2.6万亩,出栏优质肉牛肉羊9.5万头,优质生猪12.5万口,特色种植2000亩。2016年,全县脱贫5996人,其中依托特色产业脱贫4890人。

  今年,县财政再安排扶贫资金60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4亿元,集中投向脱贫攻坚。对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除享受扶贫补贴资金外,还享受产业补贴政策,并且比非贫困户的补贴标准更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28日 22 版)

(责编:蒋琪、张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