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地交给“老辛”种,大家都划算

李慧斌
2017年04月05日08:25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地交给“老辛”种,大家都划算

  图为辛俊银正在调试新购置的水旱两用型喷雾机。

  本报记者莫志超李慧斌文/图

  “把土地交给‘老辛’,不仅可以腾出时间去打打工,种地的成本也比之前自己种划算多了。”近日,记者在河北省玉田县杨家板桥镇霞港村采访时,遇到了村民贾德强。据贾德强介绍,他的200亩地今年都“托付”给了老辛。记者再进一步了解,发现像贾德强这样的农户还真不少。正当记者好奇“老辛”是谁时,村合作社的会议室里传出了一阵讲课声。

  “要想节约成本关键还得看组织模式,不论是通过流转还是其他措施,怎样可以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在给农民上课的就是“老辛”辛俊银。老辛是他们村出了名的种植大户,从牵头成立合作社到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

  土地托管实现合作社和农民共赢

  “我今年一共有3万亩地要管理,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这不,我们又新买了一批水旱两用喷雾机。”刚跟记者说完,老辛就爬上机器并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调试起来。“3万亩地,这流转的成本得多高?”记者问道。“其实我这3万亩地只有7000亩是流转过来的,其余2.3万亩都是托管地。”老辛详细地向记者解释。

  土地托管是老辛这两年开始逐渐搞起来的,说到为什么要托管土地,老辛向记者作了比较:“农民各自种地,耕、种、收等各环节都得分别找人劳动,单独算钱,成本必然下不去。交给我们托管以后,这些都会统一解决,价钱也都给的是‘会员价’。”老辛的2.3万亩托管地覆盖周围50个村的3800多个农户,甚至有的村90%的土地都集中在老辛这里。

  “不仅如此,土地托管对我自己也有好处。”老辛继续讲道,“如果流转土地,我不仅要负担地租成本,还要为种什么、怎么种发愁,遇上市场波动,第二年还有没有能力接着种下去都不一定。”“土地托管就不一样了。”老辛接着说,“对于托管来的土地,我只需要考虑如何调配人力和农资,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种植上,效益也能更高。”

  当然,老辛也没有撂下7000亩的流转地。“我的流转地始终是‘定地不定价’。”老辛说。据了解,老辛给农民的流转租金一直是“涨随涨、落随落”,并且“随高不随低”。如果同一地区有出价更高的,那么他也会相应地多给农民钱。

  “我们这里并没有出现‘毁约弃耕’的情况,相反合作社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农民的积极性也很高。”谈到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种植大户“毁约弃耕”现象时,辛俊银一边向记者指着连片的土地一边表示,“通过土地托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风险,同时托管地连成片、上规模也能够进一步节省成本。”

  惠农服务站把农资成本降下来

  在合作社的大门口,记者看到了垒得像小山似的袋装化肥。“我们跟农资厂家洽谈,直接从他们那里进货,目的就是为了把农资成本降下来。”在合作社专门负责农资销售的辛文如告诉记者,合作社总共2.3万亩托管地的3800多农户来说,一年节省的成本总共能达到6000万元。

  6000万元是怎么省出来的?“前年合作社成立了‘惠农服务站’,通过订货沟通洽谈,把农资充分调动起来。”辛俊银给记者介绍,“化肥市场价每袋145元,通过惠农平台,可以拿到每袋112元的价格,一袋肥就省了33元。”

  不仅是化肥,农药的价钱也有优惠。据老辛介绍,通过惠农服务站牵线,农民每亩的化肥成本可以节省1.7元。再加上土地托管把耕种价格从每亩35元降到了25元,又能为农民省下一大笔钱。

  除了在“价”上为农民淘实惠,老辛还在“量”上为农民省钱。“这两年县里面在搞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我也带领农民搞测土配方,把化肥的用量控制住。”老辛说。农药同样如此,配合着杀虫灯、诱虫剂,合作社每亩小麦田的农药用量明显下降,核算下来一亩地又为农民省了100元。

  科普带头人有本事也有难处

  “前几天雨下得很及时,咱们大伙要把春管做好,今年的高产是可以预期的。”耕种间隙,辛俊银又把几个农户叫到一起开会。“老辛经常把大家召集起来讨论种植技术,也会为我们讲一些政策。之前我对打药的温度掌握得不是很好,老辛就找来了专家给大家讲解。”贾德强对记者说。作为唐山市的科普带头人,老辛还充当着“农民教师”的角色。

  在合作社的一个大棚里,记者看到了一排排被薄膜覆盖的西瓜苗,这是老辛的技术成果。大棚外面凉爽宜人,而大棚里的气温则高达40度。“我们用葫芦、南瓜分别和西瓜嫁接,最后留着葫芦根、南瓜根,这样种出的西瓜不仅抗性好、耐重茬,还特别高产,一亩最高能到9000斤。”老辛得意地告诉记者。

  除了嫁接出来的西瓜,老辛还有调结构的“宝贝”。说着他便让社员开出农机翻起地来。今年,他准备在3亩地上尝试种花生。本报记者去年曾经报道过老辛在花生方面的用种需求,随后帮他联系上了“金花一号”的供应商。“去年这3亩地种玉米也就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今年的收入估计能上万元。”老辛盘算着。他还给记者讲起了花生种植要点:“要控制花生的生长,不能让它疯长,长多了反而不好。”

(责编:李彤、张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